“聽話”,,涵蓋了父母對寶貝很多的期待。然而,,孩子長到兩三歲,,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卻是“皮”了、“犟”了,、有自己的小主意了,。于是,“不聽話”就成了爸爸媽媽心中揮之不去的“痛”,。不過,,你想過沒有,,寶寶為什么會“不聽話”?其背后,是不是有一些“隱情”呢?
試試插座里面有什么
鏡頭回放
2歲的濤濤很有興致地在電插座旁看了又看,,突然,,他把小手指頭伸了進去。手被擊了一下,,他猛地縮回來,,疼得大哭。媽媽聞聲從廚房里跑過來,,氣得朝他的小屁股打了兩巴掌:不是跟你說過它危險,、小孩子不能碰嗎?你怎么就記不住呢?
孩子的心里話
這個東西真有意思,媽媽把電飯鍋的插頭插進去,,不一會兒,,好吃的飯就做好了;還有我床頭的臺燈,插上它才能亮……我想看看這幾個“洞洞”里面到底有什么了!可是,,媽媽不讓我碰它,,總說危險,但爸爸媽媽能摸它,,我也能!
解讀寶貝
濤濤這樣做是出于好奇,。兩歲左右的孩子還不知道行為的后果,也不大明白什么是“不聽話”,。就寶寶的認知水平而言,,他們只能懵懵懂懂地了解語言的表面含義,一知半解,,并不理解父母的話的全部含意;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一次的指示太多,導致他們記不住,。
你的做法
摸電門,、玩火一類的危險活動一定要被制止,但最好讓孩子眼見為實,。比如找一些相關(guān)的故事書,、電視片給孩子看,告訴他:如果觸電會受重傷,,非常疼;厲害的還有生命危險,,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這樣做容易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自覺地接受爸媽的指令,。
你說你的我干我的
鏡頭回放
“碗里的菜還有這么多,寶寶怎么自己不吃呀?媽媽說著,已經(jīng)把一勺“蝦仁胡蘿卜豌豆丁”送進純純嘴里,。純純則很有興致地用她的小勺敲打著盤子和碗,,半天也沒把嘴里的菜嚼碎咽下去。媽媽一把拿走她的勺子,,嚴肅地說:“好好吃飯!”純純卻又抓起筷子繼續(xù)敲,,對媽媽送到嘴邊的菜,就是不張口……
孩子的心里話
每次吃飯,,媽媽都讓我多吃菜,,可我不喜歡吃、不喜歡嚼;我也不愿意老老實實地坐著吃飯,,邊吃邊玩才好呢,。聽,我用小勺敲出的聲音多好,,我就想一邊吃一邊玩!
解讀寶貝
2歲寶貝的自我意識逐漸加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試圖去做,,對父母的要求和安排喜歡說“不”,,或干脆執(zhí)拗地對著干。這表明,,孩子已經(jīng)進入“第一反抗期”了,。
你的做法
避免孩子說“不”的有效方法是父母給出一些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比如,,對純純,媽媽可以問:“你是愿意先吃飯,,然后媽媽和你一起敲,,還是愿意磨磨蹭蹭地吃,吃完立刻睡午覺?”因為有媽媽這個“大玩伴兒”,,孩子多半會選擇前者。
(實習編輯:伍時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