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收到的家長來信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應多表揚,、鼓勵孩子,,但發(fā)現(xiàn)收效甚微,我們的表揚是否不得法?”
首先,,應該肯定的是:表揚好行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是表揚也是一門藝術(shù)。 怎樣才能使表揚更有效呢?希望下面的觀點能給你帶來些啟發(fā)和參考,。
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尤其是對年齡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認為沒有幾件事是值得表揚的,。其實,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簡單”的事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習慣和驚天動地的成績就是由這些“簡單”的行為累積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增強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給予表揚,,年齡愈小表揚愈多,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表揚的標準,。
表揚要及時,,對應表揚的行為,父母要及時表揚,。否則,,孩子會弄不清楚為什么受到了表揚,因而對這個表揚不會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強化好的行為了,。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關(guān)系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
表揚要具體,,表揚的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書后,,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家長只是說:“你今天表現(xiàn)得不錯,。”表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么,。你不妨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么整齊,我真高興!”一些泛泛地表揚,,如“你真聰明”,、“你真棒”雖然暫時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為什么受表揚,,且容易養(yǎng)成驕傲、聽不得半點批評的壞習慣,。
表揚不僅要看結(jié)果,,還要看見過程。孩子常“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飯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孩子也許就不敢嘗試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長冷靜下來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僅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干其它家務,。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表揚最好在良好行為之后進行,而不是事先許諾,,從而增強兒童良好行為發(fā)生的自覺性,。
(實習編輯:伍時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