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長假,寶寶有的吃有的玩,,有的寶寶還跟父母長途旅行,,現在平安度過了整個假期,是不是該注意一下調整和養(yǎng)生了呢?讓我們幫寶寶清除“燈籠火”,,防患于未然,。
3歲以下的孩子,消化功能還不健全,,多吃幾口或吃了不易消化的東西,,就容易產生積滯。積滯不消,,過一段時間就在體內化熱,,表現為舌苔厚、口臭,、唇紅,、小便黃、大便干,,平時很乖的孩子變得煩躁鬧人等,。這類孩子一旦受涼就成了“燈籠火”,出現發(fā)燒,、咳嗽,、打噴嚏等外感癥狀。
這種感冒查血常規(guī)大多正常,,一般都靠中藥抗病毒治療,。因為內有積滯,需要內熱外寒一起治,,但市面上這類中藥很少,。翟文生博士認為,相對來說,,小兒雙清顆粒效果好些,,雙黃連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也可以喝,。
但中藥講究因人而異,,雖都是發(fā)熱,但有的內熱重,,有的伴并發(fā)癥,,所以最好找醫(yī)生把脈,,對證開藥。在小兒感冒的預防方面,,人們都知道通風,、隔離、保暖,、飲水這些同成人一樣的措施,,但孩子感冒與大人不同處在于,他們感冒的內因在于食積,,及時消除食積,,可以預防感冒。
3歲的孩子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不必過度忌嘴,,魚,、肉還是要吃的,,根據自己孩子消化功能,,適量即可,。當出現食積時,,這類不易消化的東西要停幾天。消化功能很弱,,容易積滯化熱的孩子,,已經出現大便干,、口臭苔厚的,到醫(yī)院開點消食清熱藥,,可以預防感冒發(fā)燒,。
傳統的消食方法很多,,如:可以給孩子煮點白蘿卜水,或用炒黃的蘿卜籽,,或大麥芽,、神曲,、山楂煎水喝,。蘿卜籽中醫(yī)叫萊菔子,,麥芽,、神曲,、山楂叫焦三仙,中藥房都能買到,。還有一種消食中藥叫雞內金,在炒鍋中焙干,,打成細粉,揉進面里,,搟成薄餅,,烙熟聞著很香,,孩子都愛吃,。
(實習編輯:徐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