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怎么喜歡伺弄花草的,但是兒子不隨我,常常被各種花草所吸引,所以每在街道上遇見有賣花草的攤子他就不愿意走了,非得要停下來欣賞一番不可。
這不,星期日路過城南路口時,又見一花攤。兒子眼尖,就喊:“爸爸,去看花,去看花吧,。”兒子竄到花攤前,蹲下來看看這盆,聞聞那朵,很是投入,。
賣花的花匠是個約40歲左右的男人,還帶了一個大約10歲的男孩子,想必是花匠的兒子。這孩子雖然年紀(jì)不大,可是賣花的水平卻不低,。
見我們來到花攤前,男孩子就搶在花匠前面招呼我們:“這些花可好了,聞著香,看著艷,買一盆放在家里吧,。” 兒子被這個男孩說動了,于是不斷地向這男孩問這盆是什么花,那盆是什么花。
男孩不愧出身于花匠之門,對兒子的詢問都能做到對答如流,頭頭是道,。不一會兒,兒子與這男孩竟然一見如故,賣花男孩覺得兒子很“識花”,難遇知己,于是便是自作主張說是要送給兒子一盆花,。
花匠當(dāng)然也是同意的。但我覺得花匠養(yǎng)一盆花也不容易,于是非得付了錢不可,?;ń巢皇?我們推來推去,最后花匠只好說收半價吧——算是對孩子們剛剛建立起的情誼褒獎。
我和兒子一起將這盆花弄回家,放在客廳的花架上,。我覺得這花一般,兒子卻是越看越喜歡,。突然兒子向我問了一個問題:“爸爸,等我長大些,也跟花攤上的小哥哥一樣去賣花,好嗎?”
兒子的發(fā)問,讓我有些措手不及——兒子的理想竟然是去“賣花”!這樣的理想境界著實不太高遠(yuǎn),我可是期望他考上大學(xué)獲個博士搞大事業(yè)的。
在地攤上賣花顯然與做大事業(yè)距離太大,。我下意識要拒絕兒子這般“低俗”理想,然后給他灌輸“偉大”的人生目標(biāo),但拒絕的話卻沒有說出口來,因為兒子的眼中滿是期待——“賣花”是現(xiàn)在他心中最最美好的事業(yè),如果我拒絕了兒子“賣花”的期望,不知道他會有多么傷心呢,。
這天晚上,我的心中產(chǎn)生了一個困擾——若我同意兒子長大了去賣花,這豈不是大大降低了兒子理想的標(biāo)準(zhǔn)嗎?兒子現(xiàn)在就想像著長大了去賣花,那上大學(xué)讀博士的大事業(yè)在他的腦海里還會有位置嗎?他還需要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嗎?
這樣的困擾纏繞在我的腦海里,將我弄得不知如何是好,事實上,我一點都不希望讓兒子去“賣花”! 第二天上班,我的苦惱依然寫在臉上。
辦公室里對桌的同事劉先生問我怎么了?我便將兒子要去“賣花”的事情講給他聽,。劉先生聽完了哈哈大笑起來,。笑過了,他鄭重地告訴我:“不要為孩子小小的理想擅自評價——孩子自己做的決定才是最正確的答案。”
“正確?為什么呢?我可是想讓兒子長大了做大事業(yè)的呀,。”我想聽聽劉生先的高見,。因為,家長的責(zé)任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的腳底下鋪一塊真實的磚頭,而不在他們頭頂上描繪那些空中樓閣。
孩子的愿望很實際,你包容了,就等于在孩子腳底下鋪了一塊能真實墊基他成長的磚頭,。相反,企望孩子讀博士干大事業(yè)的想法雖好,但這樣的想法在孩子還顯幼稚的腦海中卻是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
空中樓閣很虛幻,除了讓孩子徒生迷惑,對于真實的成長卻沒有絲毫的推動力——當(dāng)我們同意孩子去賣花時,孩子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成長快樂;當(dāng)我們強迫孩子將來干大事業(yè)時,孩子并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大事業(yè)呀。
所以,你沒有必要為此煩惱,因為你的包容無損孩子對生活的渴望,反而有助于孩子對現(xiàn)實中美好生活的真實追求,。”
朋友的一席話讓我大悟,。我同意兒子長大了去“賣花”,真的不是什么錯誤。只是我以前習(xí)慣了在兒子的成長的過程里,不斷地給他描述“空中樓閣”一樣的人生,卻很少給兒子的腳底下鋪墊一塊實實在在的磚頭。
回到家里,兒子又問我:“爸爸,到時候我就在小區(qū)里擺個攤賣花,行嗎?”
這一次,我肯定地對兒子說:“行,爸爸和你一起賣花,。”
兒子高興得一下子跳起來,跳得老高——是啊,給孩子腳底下墊磚頭的做法,才會讓孩子跳得更高,。
家長們,請同意孩子思想中看起來有些“卑微”的理想吧。因為每一個“卑微”的理想,都是一塊真實的成長的磚頭,有了這樣的磚頭,孩子才會踏實地一步一個臺階地長大成人,。
(實習(xí)編輯:黃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