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兒育女,,自然就有了愛的責任。但是過度保護就是一種不健康的愛孩子的方式,。
過度保護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包辦代替,。很多父母過于小心,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對孩子百般侍候;父母雙方的長輩也不甘落后,,更是捧星星,、捧月亮,圍著孩子團團轉(zhuǎn),。孩子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也不用做。往往是孩子剛說口渴,,大人已經(jīng)拿出水杯,,擰開蓋子,小心翼翼地把溫度適宜的水送到孩子嘴邊,;發(fā)現(xiàn)鞋子的粘扣散開了,,還沒等孩子彎腰,大人已經(jīng)蹲下去幫孩子扣好了鞋子……
過度保護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過度干涉,。怕地上不衛(wèi)生,,總是將孩子抱在懷中;怕孩子弄臟衣服而拒絕讓孩子游戲,;怕孩子摔倒受傷而不讓他騎自行車,;擔心有碎玻璃會傷到腳而禁止孩子在沙灘脫鞋;教孩子絕對不要跟陌生人說話……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實質(zhì)上就是對孩子的過度限制,。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驅(qū)使兒童去認識世界的動力,,也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步,。
但是兒童好動,難免會有一點危險,,很多家長怕孩子受到傷害而采取過分的限制和保護措施,,為了孩子的安全,處處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動,。某校野炊時,一個13歲的男孩什么也不會做,。這個孩子說:“我姥姥有三不準,,刀不準動,電不準動,,火不準動,。我長到13歲,火柴也不會劃,。我連家炊都不會,,哪還會野炊啊,?不是我們不想干而是不會干,。”
如今不少父母很少去思考在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下,在處處限制的環(huán)境中,,我們的孩子將失去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憐,,家長們過度的關(guān)注和保護已經(jīng)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無能。”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副總編,、“知心姐姐”盧勤在參加一次少兒教育專家論壇時語出驚人,。過度保護對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很大,會讓孩子在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上都比一般的孩子要緩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過度保護阻礙了孩子獨立性的發(fā)展,。孩子會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導致自己所取得的經(jīng)驗不足,從而感到自卑并害怕挑戰(zhàn),。受過度保護的孩子到了該長大的年齡卻總是讓人覺得他長不大,到了而立之年,,凡事仍不能自立,,沒有長輩陪在身邊就惶惶不可終日。有人把這樣的人叫做“30歲兒童”,。
過度保護在壓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不利于個性的發(fā)展,。研究證明,過度保護會使孩子依賴性太強,,人際交往能力差,,缺乏自信心,自理能力差,,膽小,,肢體靈活度差等等??此菩∈碌?ldquo;不會自己吃飯”,、“不參與小朋友的各種活動”,都會使孩子產(chǎn)生心理負擔,,覺得自己處處比別人差,,不能融入同齡人中,漸漸失去自信心,,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來,。
過度保護,使孩子缺少了成長過程中的磨礪,,容易造成孩子的軟弱閉塞,、膽怯無能并逐漸養(yǎng)成膽小怕事的性格,同時使孩子和社會之間豎起了一道墻,,孩子在無形中遠離了社會,,長大以后就會難以適應(yīng)社會,。所以,受過度保護成長的孩子,,在社會上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
不能否認,當今社會,,各種暴力事件時有發(fā)生,,各種危險因素在增加,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要經(jīng)歷一些磨難,,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酸甜苦辣都是營養(yǎng),,生活百味都要體驗,。”我們應(yīng)當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主動學習健康地愛孩子,,用頭腦去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