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BB沒安全感4句話
“媽媽不要你了,!”
情景再現(xiàn):寶寶在飯桌上不肯好好吃飯,,媽媽教訓了她兩句,寶寶故意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媽媽拍了她兩下,,還大聲喝斥寶寶:“你再哭,媽媽不要你了,!”
專家分析:兩歲左右的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很有限,他們往往通過別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為去認知別人的情緒,,而對成人一些復雜的內(nèi)心體驗難以理解,,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離開,當成是真的離開,。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假裝遺棄孩子的招數(shù),,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有很大傷害,大大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對父母的強烈依戀關系會讓他們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們在探索外部世界時,,會有一種安全感做支持,。如果假裝遺棄孩子,那孩子會認為,,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護自己的人沒有了,這對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很大的傷害,。依戀關系遭到破壞的兒童,,均會出現(xiàn)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wěn)定,、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等表現(xiàn),。
“你是媽媽從垃圾桶里撿來的。”
情景再現(xiàn):歡歡問媽媽:“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呀,?”歡歡媽手頭上正忙,沒空跟小歡歡慢慢解釋,,便說:“你是媽媽從垃圾桶里撿來的,。”歡歡媽小時候,她媽媽也是這么跟她說的,。歡歡聽后黯然地坐在角落里一聲不吭,。
專家分析:兒童到了一定年齡便會提出“我從哪里來的”之類的問題。長期以來,,“你是撿來的”幾乎成了家長們的“統(tǒng)一答案”,。事實上這樣回答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使得親子關系產(chǎn)生隔閡,,部分孩子因為得到了這樣的答案而整天悶悶不樂,。孩子的提問反映出其漸漸長大,,自我意識強了,也開始對生命的來源產(chǎn)生好奇,,父母應該用生動而科學的回答滿足他們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