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父母之愛,,如山似海,,溫馨偉大。但是,,若將孩子視若珍寶,,過分寵溺,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公主王子病”
近日,,加拿大《星島日報》報道,大溫哥華的社工表示,,當?shù)厝A裔移民家庭子女普遍出現(xiàn)“公主病”,、“王子病”現(xiàn)象:自理能力差,日常生活極度依賴別人,,“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孩子甚至極度以自我為中心,,覺得家人的照顧都是必然的,,稍不順意,就大發(fā)雷霆,。
黃可威就曾遇到過一位脾氣頗大的“小王子”,。某日,,黃可威帶領(lǐng)一群6至8歲的華裔兒童到公園玩水戰(zhàn)。一個小男孩突然大發(fā)脾氣,,原來是家長前一晚為他收拾東西時,,裝錯了水槍,把他最喜愛的一支留在了家里,。小男孩不依不饒,,正在上班的父親只好從北溫趕至本拿比,將水槍送給了他,。
過分嬌寵危害大
三字經(jīng)云:“子不教,,父之過。”華裔子女身上普遍出現(xiàn)的“公主病”,、“王子病”,,與父母的過分嬌寵有莫大關(guān)系。
“不想再讓孩子經(jīng)歷我曾經(jīng)的貧苦,。”不少華人都心存這種想法,。自己曾經(jīng)艱苦打拼過,不想讓孩子再吃苦受累,,盡己所能為子女提供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卻不知,自己正在剝奪孩子接受成長歷練的權(quán)利,。
溫室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雨,。當“小公主”、“小王子”們長大后,,既無責任感,、又無明確人生目標時,家長們后悔已晚,。卑詩省注冊社工洪文惠早前主持一個講座時,,就聽到有華裔家長抱怨,子女到了20多歲仍終日無所事事,,伸手向家人要錢,,從不考慮獨立生活。
另外,,華人家庭比較重視子女的學習,。為了能讓孩子專心讀書,很多華人事無巨細,,處處包辦,,令子女的“公主病”、“王子病”愈發(fā)嚴重,常導致“高分低能”情況,,孩子缺乏處事經(jīng)驗,,難以應對壓力。
“公主”變海燕
“自己兩尺半的胳臂,,已經(jīng)留不住她人生千萬里的行程,。”美籍華人作家劉墉最初對女兒毅然參加暑期體能“魔鬼”訓練營的行為不能理解。在女兒離開家后,,劉墉走進女兒的空房間,看到那張公主床,,他意識到,,孩子需要的是獨立成長的經(jīng)歷。
華人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太嬌嫩,,還不足以獨立面對外面的世界,。其實,放開手,,孩子往往會創(chuàng)造父母意想不到的驚喜,。
卑詩大學心理系學生李嘉盈,過去是一位嬌生慣養(yǎng)的公主,,每月買名牌衣服就能花近千加元,,在家里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參與過義工活動和兼職工作后,,李嘉盈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問題,積極改善,,成了榮獲市政府頒發(fā)的青年獎的模范生?,F(xiàn)在的李嘉盈除了是加拿大青年領(lǐng)袖中心的青年領(lǐng)袖外,還是中僑互助會和烈治文醫(yī)院的義工,。
放開手吧,,讓“小公主”、“小王子”們獨立,、自由地成長,,他們終有一日會成長為敢于搏擊暴風雨的海燕。
(責任編輯:趙媛媛 實習編輯: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