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小學招生時,,總有一些家長為了讓不到年齡的孩子提前入學,,想法設法,托人情,、找門路,,甚至不惜更改戶口本上孩子的出生日期。也有的家長千方百計將不夠入學年齡的孩子“塞進”入學年齡卡得不太嚴的學校,,然后再轉(zhuǎn)學,,來了個“曲線入學”。在一些家長看來,,孩子入學越早,,成功的機會就越大,因此,,為此費盡心機,。
據(jù)一項對100名提前入學學生的調(diào)查顯示:只有18%的孩子對學習感興趣,56%的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16%的孩子上課坐不住,。據(jù)老師反映,提前入學的孩子在自立能力,、注意力集中,、獨立完成作業(yè)等方面明顯比其他孩子差一截。當前,,由于獨生子女在家里一般處于中心地位,,家長對孩子嬌慣溺愛,使孩子生活自立能力差,。那些年齡偏小的孩子,,甚至吃飯、上廁所都需要老師照顧,,學習上更是力不從心,。由于孩子年齡小,,老師和家長往往降低標準,放松要求,,處處給孩子以特殊的照顧,,這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長期得到別人特殊照顧的孩子,,不知不覺就會產(chǎn)生依賴性和自卑感,。另外,當前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一般學生都感到課業(yè)負擔重,如果再提前入學更是吃不消,。
一位長期從事低年級教學的老師分析說:“家長讓孩子提前入學,,其理由是認為他的孩子聰明。”他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認識一些漢字,,會做幾道算數(shù)題,,甚至會背幾首唐詩,便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具備了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實際上并沒有具備條件,,那些孩子學到的那點知識和能力,是家長提前,、強化培養(yǎng)的結果,。那點“優(yōu)勢”不是真正的優(yōu)勢,是虛假的,,可以說是“泡沫優(yōu)勢”,,上學后過不了多久,就會不復存在了,。因為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日常生活常識的積累、生活自立能力,、反應速度等,,與年齡大小有相當大的關系。我們成年人,,在年齡上有幾年,、甚至十年的差異,在能力上也不見得有多大的差別,。而對小孩子來說,,不用說相差幾歲,就是差幾個月,,在能力上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千方百計地把孩子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時間提前,結果是“欲速則不達”,。一位提前入學的孩子的家長后悔不迭地說:“由于孩子提前入學,,在班里各方面都一直處于劣勢,始終‘趕不上趟’,。由于學習的不成功,,使他對自己喪失自信心,小學六年級畢業(yè)時,,竟然沒有勇氣面對初中學習的激烈競爭,。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他們只好將他轉(zhuǎn)到另外一所小學,,重新讀了一個小學六年級,。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據(jù)我所知,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不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也不論是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棕種人居住地區(qū),,基本上都是規(guī)定6歲以上的兒童才能入小學讀書,。這種入學年齡的規(guī)定,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其科學依據(jù)的,。
根據(jù)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齡前階段的兒童是以游戲為主,,即使是學一些書本知識,,也是在玩中學,并且沒有固定的統(tǒng)一的要求,,伸縮性很大,。而進入小學以后就不同了。小學生是以學習為主,,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小學教學有嚴格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每個孩子必須要達到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要求,,這對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壓力是很大的,。不能還像在幼兒園那樣,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想學多少就學多少,那是不允許的,。
許多家長只是從個人的主觀愿望出發(fā),,強行讓孩子提前入學,使孩子過嫩的肩膀承擔起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重擔,,那是不明智的舉動,。對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過難的知識和過重的負擔,,容易使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甚至會使他們產(chǎn)生厭學情緒,。剛開始讀書學習,,就厭煩學習,那可不是好的征兆,,會對孩子以后的學習,,甚至一生都會產(chǎn)生持久的副作用。家長要慎之又慎,,不可盲動,。
(實習編輯:吳日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