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孩子多不感興趣
近年來,少兒“興趣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舞蹈,、鋼琴、手工,、美術(shù),、足球、跆拳道,、書法等課程應(yīng)有盡有,。有些家長們趨之若鶩,不少孩子參加了至少2個興趣班,,有些孩子參加的興趣班達到了5個甚至更多,。
一位孩子家長認為,孩子小,,玩性大,,不如給他多報幾個興趣班,不僅能多學點知識,,還有可能成為鋼琴家,。“不少鋼琴家、畫家不都是父母逼著學出來的嘛!”
對此,,安徽省婦聯(lián)兒童部部長何毅認為,,“被家長逼成鋼琴師的,這只是個案,。”把大人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搞填鴨式的強迫訓練,那就不是孩子的興趣,。
在何毅看來,,這種“被興趣”的做法,說不定還會毀了孩子,。
“拔苗助長”可能適得其反
“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尊重孩子及其成長規(guī)律,趕鴨子上架可能會適得其反,。”一位參加本次研討會的天津某校老師認為,,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興趣需要慢慢發(fā)現(xiàn),千萬不能拔苗助長,。
“有的孩子連話都說不清楚,,哪里知道自己有什么興趣呢?”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專家告訴記者,她的一位朋友就給孩子報了好幾個“興趣班”,。“小孩都被逼昏了頭”,。她認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心靈還很幼小,,逼狠了,可能會變得抑郁甚至神經(jīng)衰弱,。”
“可憐天下父母心,,不要以為學得越多越好,其實,,任何學習都不值得以犧牲童年的快樂為代價,。”何毅提醒廣大家長,應(yīng)更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不能犧牲孩子的快樂,。
專家:應(yīng)支持公益“草根班”
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名目繁多,價格也不菲,,很多家長為此犯愁,。
對此,何毅認為,,是否上興趣班一定要根據(jù)孩子的意愿而定,。此外,應(yīng)大力發(fā)展社區(qū)的公益活動基地,,她笑著稱之為“草根組織”,。在她看來,這類的社區(qū)基地不僅是全免費的,,而且倡導家庭也參與進來,,同時在師資上也更值得信賴。“市場上的興趣班,,有的純粹為了經(jīng)濟目的,,家長可以盡可能地參與公益性校外興趣活動。 ”
據(jù)了解,,我省部分市,、縣通過項目運作,在社區(qū)創(chuàng)辦了各類兒童活動站等62個,,為社區(qū)開展家庭教育和兒童工作搭建了平臺,,為了使這些“草根陣地”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更好地發(fā)揮作用,何毅建議:將社區(qū)兒童活動中心納入管理系統(tǒng),,加大對它的支持與推廣,。
(實習編輯:鄺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