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教育界人士開始對灰色童謠口誅筆伐了,諸如“祝你一路順風(fēng),,半路失蹤,!”、“頭頂白菜,,腰纏海帶,,你是衰神二代!”,、“朝辭白帝彩云間,,李白坐在馬桶間……”等等一律都在禁止之列。更有專家為禁絕行動激動不已:“這是民間文化從娃娃抓起的典型,,北京民謠后繼有人,,民間文化搶救工程有了試驗田……” 云云。
所謂童謠,,指的就是孩童間流行的歌謠,,其實是很簡單的概念,何必一定要與民間文化扯上關(guān)系呢,?至于“灰色”,,肯定是成人美其名曰的,孩童的世界里并不存在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黃”、“黑”,、“灰”的概念,。其實,與其忙不迭地定性,,教育者們倒不如花些時間來品評所謂的灰色童謠:“一路順風(fēng)”之后來個“半路失蹤”,,雖讓出行者悚然一驚但也著實無傷大雅;“頭頂白菜,,腰纏海帶”之類,,倘若放在作文里,絕對是對衣衫襤褸,、不修邊幅者的精彩描寫,;至于“李白坐在馬桶間”這樣的玩笑話固然俚俗,但是或許正能引導(dǎo)孩子參透詩仙醉態(tài)后的性格,。這些童謠能夠在孩子中間流傳,,就證明其是有生命力的;既然有生命力,,粗暴的扼殺就顯得殘酷,。
在阻擊了灰色童謠之后,北京的教育專家們開始硬生生地為孩子造童謠,。比如有個孩子就用童謠告訴他媽媽北京的區(qū)縣劃分是“東西崇宣,,朝海豐石,通順平懷密,,房門大昌延”,,孩子能夠把沒有美感、也不見得有什么文化意義的地理概念的組合背個滾瓜爛熟,,真是太了不起了,。還有“眼望對方面帶笑,跟人說話有禮貌,。聽人講話要專心,,東張西望可不好。求人幫助說聲‘請’,,事后道謝別忘掉”之類的童謠,,說教的色彩太濃重,這樣的道德教化倘若能讓孩子們在課后樂此不疲,、爭相傳唱,,那就真是咄咄怪事了。
客觀地講,,教育兒童時,成人還是要更多地進行換位思考、逆勢思維,。有時候不妨想一想,,不讓孩子說唱他們喜歡的灰色童謠,與“壅其口”有何本質(zhì)區(qū)別,?不讓孩子穿“暴走鞋”,,與“斫其足”有何分別?不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張揚的空間,,不就是在干“夭梅病梅”的壞事嗎,?
來源:紅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