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有兩盤巧克力,,一盤多一盤少,。忍耐15分鐘,你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盤,,反之則只能得到少的那盤,。你的孩子會選擇哪種?
這是澳大利亞專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進行的關于兒童自制力的實驗,。在此間舉行的國際心理學大會上,,這位兒童心理學專家說,只有20%的中國孩子選擇等待,,而66%的澳大利亞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盤,。這意味著:中國孩子的自制力不容樂觀,。
屈斯克利從1997年開始和遼寧師范大學合作進行這項名為“兒童自我延遲滿足”的跨文化實驗。自我延遲滿足是指人們?yōu)榱说玫礁笫找娑艞壎唐谑找娴哪芰?,是自制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參加該實驗的上百名3至4歲的中國兒童中,超過80%只忍耐了幾分鐘就按鈴呼喚實驗人員要求得到巧克力,。
“令人憂慮的是,,中國兒童的自制力普遍弱于澳洲兒童,”屈斯克利的中國同事劉文說,。
劉文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導致這一狀況,。首先,中國兒童習慣于聽命于包括家長,、老師在內的外界力量,,而很少做出獨立的決定。因此,,如果父母命令等待15分鐘,,他們可能會乖乖聽話;但如果自行抵御誘惑,,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就會茫然失措,,聽任本能做出決定。
第二個原因在于,,目前中國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通常獨享父母的寵愛和家庭資源,少有需要忍耐的時候,。而國外兒童大多有兄弟姐妹,,有通過忍耐和等待獲取父母注意力的經驗,因而較有耐心,。
屈斯克利建議,,對于自制力較弱的孩子,掌握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十分重要,。同時,,增強語言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自制力。“那些語言能力較強的孩子通常自制力較強,,因為他們可以通過自己跟自己說話來分散和轉移注意力,,或者強化意志。”她說,。
兩位研究者都認為,,中國父母應對此問題有足夠重視,并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強調孩子的獨立意識,。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