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意識:
這個早晨家里亂成一團,,波波可是興奮極了,。媽媽一面在能裝得下波波的特大旅行袋里放著衣服,,一面對跟著她腳跟兒的波波說:“你得選擇一下,是帶這只絨布狗還是帶那只泰迪小熊,?因為我們包里只能裝下你的一件玩具,。”
“你得選擇一下”這個說法,波波已經(jīng)不陌生了,。雖然他只有3歲,,一個星期前他就在去海濱還是去外婆家過暑假的選擇中決定了去外婆家,。
選擇玩具是小事,,可去哪兒度假可是大事兒,孩子能選擇嗎,?當然,!在他還不能清楚地用語言表達自己心愿的時候,他就開始了自己的選擇——在許多伸出的手臂中,,他只奔向媽媽,;你把玩具堆在他面前,他卻不理不睬地爬向門口,,告訴你“我想出去玩”,。當他開始說話時,還經(jīng)常會說“不”,。選擇與決定始終伴隨著他成長,。遺憾的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他的選擇能力,越俎代庖,。
兒童教育專家通過對現(xiàn)代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百名成功人士的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幼兒時期做決定的能力有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善于做決定,使他們更有判斷力和決斷性,。身為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做決定而不是代替孩子做決定,,這需要一點點技巧——
提供選擇:
在一個商場的店慶活動中,兩個三四歲的孩子圍著贈氣球的大姐姐爭吵,,一個說:“我喜歡紅色,,這個紅氣球給我。”另一個說:“我不要白色,,白色的不好看,。”吹氣球的女孩子問:“你不喜歡白色,那粉紅色的好不好,?”孩子點點頭,,拿著氣球走了。
變通一下就能化解糾紛,。孩子之所以堅持,,是以為沒有選擇,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多提供一些選擇,。當他慢慢成長起來后,,“可以選擇”這樣的觀念就會逐步形成。
你可能有點兒擔心,,孩子的選擇總是和你的意愿相反會不會使局面失控呢,?當我們晚上問孩子“要先講故事還是先洗澡?”時,,你知道大部分孩子會怎么回答嗎,?大部分孩子回答:“洗澡”??茖W家曾做過類似的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人類的習慣總是順著問題出現(xiàn)的先后,選擇最近的一個答案回答,。
這個有趣的實驗,,無疑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如果孩子面對的是兩件事,,不知該怎么辦,,而你已經(jīng)確定他應(yīng)該怎樣做,試著用這個方式誘導孩子做決定,,這一招對只有兩三歲的幼兒有效,,而對大一點兒的孩子就需要你幫助他對多個選擇進行分析了。先讓孩子說出自己選擇的理由,,然后你說出你不同的理由,,最后推薦你們都可能接受的幾種選擇,說服孩子重新選擇,。
自主選擇:
你總是將意識強加于孩子嗎,?那可真是糟透了,。專家指出,在一定范圍內(nèi)讓孩子做主是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的關(guān)鍵,。
他能將玩具收進玩具柜,,那就放手讓他去做吧,你沒必要指示他非要將小熊放在第一層架子上,,他總喜歡將水彩筆放在桌面上,,你不必每次都在他去幼兒園后,再替他放回抽屜,。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就有“亂”的意識了,不要低估他的主動性,,當然,,你要有點兒耐性。
孩子的問題是往往偏執(zhí)于自己的第一個判斷,。別介意讓他吃點兒苦頭,。
“淋了雨你會感冒!”
“不按時起床,,遲到會被老師罰,。”
……
你一遍遍地苦口婆心,他卻是一臉的不相信,。孩子和成人一樣,,需要經(jīng)過自己的嘗試來獲得經(jīng)驗。在你確定孩子可以承受時,,給他決定權(quán),,讓他嘗試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孩子失敗了,,要對他講明失敗的原因,而不是說:“看,,我早說了吧,,都是你不聽話。“與孩子相處時,,有時需要變通的是我們,。比如假期孩子想待在自己家里,也許你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假期或是暫時找個保姆,。
來源:時尚健康 作者: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