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里還有個哥哥,九歲的虎虎總覺得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無論是外出游玩,、生日派對還是跟媽媽在一起的時候,他老是抱怨爸爸媽媽偏心,。當媽媽解釋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和他一起玩或者他做了哪些錯事而哥哥卻沒有的時候,虎虎就撅著嘴說哥哥有的玩具自己卻沒有或者強調哥哥曾經犯的錯而自己卻很乖,。
很多孩子都有虎虎這樣的心理,,當他們看到別人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包括衣服,、能力,、受歡迎程度和玩具等等,甚至有些大人意想不到的東西都可能誘發(fā)他們的妒嫉心理,。有些家長認為這種表現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但專家指出,過分的妒嫉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育,,使他們在自己與別人的對比中感到自卑,,妨礙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因此家長應該在孩子達到上學年齡之前教會他們如何克服這種情緒,。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如何幫助孩子減少妒嫉心理,,以及當孩子的小腦瓜被妒嫉所占據的時候如何平復他們的情緒。
注意孩子的暗示,,并表示同情
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對于家長們來說,觀察孩子的行為方式,、掌握孩子的情緒趨向卻并不難,。當孩子妒嫉心理爆發(fā)的時候,他們的行為經常會出現相應變化,,比如搞破壞,、哭泣或者說妒嫉對象的壞話等等。有時候,,妒嫉心理也會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和身體方面,,如胃疼,、難過、焦躁,、情緒低落或者沒有干勁,。這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幫孩子把他們的想法說出來,。比如,爸爸帶著5歲的女兒玩秋千,,站在一邊的3歲的兒子委屈地要哭,,這時候媽媽就可以說,“看,,爸爸一直陪著姐姐玩,,把我們都冷落在一邊了,這真不公平,,對不對,?”如果孩子表示同意,家長就可以告訴他這種感覺就叫做“妒嫉”——“我知道你覺得妒嫉,,是不是,?不過這沒什么的。”家長的理解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因為這種時候,,孩子們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欲望的滿足,而是家長耐心的傾聽,,以及對他們內心感受的肯定,。
讓孩子知道大人也會妒嫉
顯然,妒嫉是一種負面情緒,,但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們了解,,即使是他們尊敬的爸爸媽媽也會有妒嫉的感受。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當寶寶和爸爸在一起親親熱熱的時候,,媽媽也會妒嫉爸爸,但是媽媽不會因此而亂發(fā)脾氣或者感到難過,?;蛘吲e出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告訴寶寶自己也有過同樣的心情,。比如,,當虎虎抱怨自己不能和哥哥一樣參加跆拳道班的時候,媽媽就告訴他自己小時候也有過同樣的經歷,,但是這種情緒是可以克服的,。“知道嗎,?我上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從來不準我在街上玩,,但鄰居家的姐姐卻可以在外面一直跳皮筋到天黑,!你說多不公平!”這個故事讓虎虎明白原來媽媽也妒嫉,。隨后媽媽告訴,,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得到和別人完全相同的待遇,因此必須學會接受,。
不要過分強調負面的東西
孩子會通過觀察大人的做法來塑造自己的行為方式,,因此當你發(fā)覺孩子感到嫉妒的時候,在表示同情的同時,,不要過多強調孩子的立場,,更不要指責受到妒嫉的對象,否則不但會進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嫉情緒,,還會導致孩子養(yǎng)成動輒歸咎于他人的壞習慣,。假如你的孩子發(fā)現自己的同桌被邀請參加同學的生日派隊,而自己卻沒有被邀請,。這時候我們決不能指責那個過生日的孩子“不夠意思”,而應該告訴孩子,,媽媽理解你的委屈,,但是別難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朋友,,自己過生日的時候不是也不可能把自己認識的所有人都請來嗎,?這樣,孩子就會理解并不是因為自己不受歡迎而未受邀請,,也不會因此而記恨那個過生日的同學,。
幫助孩子找到一種可行的解決辦法
感到嫉妒的孩子總是希望自己得到和他人同樣的待遇,假如此時家長能夠誘導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但能夠緩解嫉妒的心理,,還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假如孩子覺得球隊一個隊友比自己上場的時間長,,我們可以問他,,如果你加強練習的話,情況會不會有所改變呢,?這時,,孩子會發(fā)現,雖然自己控制不了教練的選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選擇——通過聯系提高自己的球技,,上場的機會自然就多了,。或者,,當孩子對別人父母對子女所傾注的重視感到嫉妒的時候,,我們應該采取行動消除孩子的誤會。5歲的美美因為媽媽錯過了自己在學校演出中的表演而非常不滿,,“別人的媽媽都來了,!”于是,媽媽就讓美美在家里面給自己開了一個專場晚會,。這樣一來,,美美明白了媽媽其實很關注自己,便不再失望或者妒嫉別的同學了,。
盡量不要拿孩子與別人對比
你可能注意不到,,在談論其他孩子時一句無心的“婷婷越來越可愛了”,或者只是一個微笑,、一個聳肩的動作,,甚至抬一抬眉毛都可能被孩子解讀為“比較”。尤其是當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時候,,他們更容易對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有一次,美美的媽媽跟一位阿姨說,,鄰家女孩的卷發(fā)很可愛,,可惜自己女兒的頭發(fā)卻是直的。沒想到,,第二天,,美美就要求媽媽帶自己去美發(fā)廳要把頭發(fā)燙成卷發(fā)!美美媽媽一下子就意識到是自己的評價引發(fā)了女兒的嫉妒心理,,從此之后,,她再也沒有評價過女兒的頭發(fā),同時非常注意不拿女兒和別的孩子作無意義的比較,。
幫助孩子發(fā)現自己的長處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總喜歡強調自己的弱點,,而且那種低人一等的感覺更容易刺激他們的妒嫉心理。因此,,父母必須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讓他知道自己也有優(yōu)點,也有為自己而驕傲的資本,。假如孩子在畫畫方面有天賦,,家長就應該多多鼓勵。每當孩子自己解決了一個問題或者取得了一點進步,哪怕只是一道算術題,,也應該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注意到了,,并且為他而驕傲。專家指出,,當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的時候,,他們就更容易接受別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關注。這種自信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嫉心理,,更有利于他們塑造自我,,這才是真正值得別人艷羨的本領。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歡迎轉載,,轉載時請明確注明出處及鏈接,或完整保留此版權信息,。
(責任編輯: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