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一歲半了,,會說許多三個字的詞和句子,。一次,給兒子穿了一件新T恤,,兒子特別高興,,伸著胳膊蹣跚地走過來說:“媽瞅瞅。”“嗯!真漂亮,。”得到表揚后又向爺爺走去:“爺瞅瞅,。”爺爺用驕傲的口吻說:“好孫子!真好看。”待全家都夸他的新衣服漂亮后,,爺爺也換了一件新衣服向他炫耀,結果兒子語出驚人地說:“爺討厭,。”逗得全家人開心大笑,。但是笑過之后我不由得反思:他怎么會說“討厭”這個詞,跟誰學的呢?正在埋怨著,,突然腦海中閃現(xiàn)著我和老公開玩笑時說過的話——原來是自己教會了孩子,,還能怨誰呢!從那以后全家人說話都小心起來,生怕哪句話說錯了,,影響了孩子,。
當兒子無意間說出了“討厭”時,我總是給他糾正:“不對,,不能說討厭,,不好聽。”可是越這樣說,,兒子越重復“討厭”這個詞,。我開始意識到,我的好心糾正反倒在給孩子加深印象,。我和全家人商量好,,只要兒子說“討厭”,我們就裝作沒聽見,,繼續(xù)做自己的事,。兒子見沒人回應,便轉移了注意力,。過了幾天,,便很少從兒子口中再聽到“討厭”這個詞了。
孩子正處在學習語言的關鍵期,,作為家長應注意自己的言語和表達習慣,,我們無意間的一句話,孩子就有可能學了去,,拿來用,,我們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點評:想要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家長首先要自律,。不論在家里在外面,,孩子都有可能學到一些不好的語言,有些孩子還會經歷一個特定的時期:說狠話(例如“我槍斃你”,,“我把你踢到百貨大樓去”等),、臟話,這是孩子在實驗語言的力量,,冷處理就行了,,勃然大怒或者反復糾正其實是強化了孩子的印象。
(實習編輯:吳日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