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上一片厚厚的桂樹葉子,在藥水中“咕咚咕咚”煮上十分鐘;用鑷子輕輕夾出,平鋪在紗布上瀝干;拿一把小牙刷,三下五除二就把多余的葉肉剔去,剩下紋路清晰的葉脈;用喜歡的墨水染上顏色,。一片美麗的葉脈書簽就誕生啦!
幼兒園老師正在教做葉脈書簽,小朋友們個個看得心癢癢,老師可知道他們的心思,放學(xué)后給每個小朋友都發(fā)了兩片經(jīng)藥水浸泡的葉子,讓他們回家親自體驗制作葉脈書簽的樂趣,。
華華無比興奮,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要來工具,“像模像樣”地準(zhǔn)備開工。媽媽好奇地探過頭來:寶貝兒子一向笨手笨腳,這次要搗鼓什么?
華華胖乎乎的小手笨拙地把樹葉固定在紗布上,拿起牙刷,無比神圣地朝著被揉得皺巴巴的樹葉“輕輕”一刷,葉肉居然沒和葉脈分離,。再刷,葉片還是紋絲不動,。“怎么和老師講的不一樣?”華華頭上冒出了細(xì)細(xì)的汗珠,小臉憋得通紅,。只見他深吸一口氣,使出吃奶的勁頭用力一刮,葉片立即破了一個大洞,。“啊——”華華這下可傻了眼,急得直跺腳,。
一旁的媽媽再也看不下去了:“走開走開,你怎么會做,媽媽來給你弄。”華華嘟著嘴,不情愿地離開了“工作臺”,。第二天,華華的葉脈書簽最漂亮,可他一點(diǎn)也高興不起來,。看著別的小朋友嘰嘰喳喳議論著自己制作的過程,華華卻插不上話,他覺得自己真是太沒用了,什么事都做不好,。
心理學(xué)家的研究表明,每個成人都或多或少想要為孩子掃清障礙,讓他們的成長少受挫折,。但精心營造的“無憂無慮”的環(huán)境,反而會讓孩子體驗到像華華一樣的無能感。
其實,挫折并不可怕,只要讓它成為“最佳挫折”——一種家長可控的挫折,它就能成為孩子成長的契機(jī),。
或許你會說,孩子遇到的挫折是無法預(yù)測的,但是,家長看待孩子受挫的態(tài)度卻是可以控制的,。如果你的態(tài)度是過度保護(hù),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像華華那樣缺乏自信、一蹶不振;如果你的態(tài)度過于輕描淡寫,那么孩子就無法從中吸取教訓(xùn),也就無法從挫折中學(xué)會成長,。家長只有掌握好這個“度”,擁有幫助孩子分析挫折的智慧,才能幫助孩子把各種挫折轉(zhuǎn)化成“最佳挫折”,從而幫助孩子成長,。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是如何將各式普通挫折轉(zhuǎn)化成“最佳挫折”的——
低估型的奶奶
我家孩子不行的,
老師多關(guān)照哦
作為家里唯一的孫子,小明被奶奶寶貝得不行。每天放學(xué)時,奶奶總是早早在幼兒園門口翹首以盼,見到小明就遞上各種零食,然后熟練地接過小書包背在自己肩上,。在奶奶的看護(hù)下,小明從沒有自己背過書包,、提過東西。雖然家離幼兒園只有幾步之遙,但是奶奶怕書包把他“壓壞了”,。
見到小明的班主任,奶奶還不忘湊上去,說:“老師,我家小明不行的,你講課慢一點(diǎn),否則他聽不懂哦,。”此時的小明恨不得找個洞鉆進(jìn)去,心想:“我哪有聽不懂,都是你,老師總是對我‘另眼相看’,我才不要這種特權(quán)呢。”
怕煩型的媽媽
洗次衣服家里就像鬧水災(zāi),還不如我自己來
幼兒園老師讓小朋友們嘗試洗洗自己的小手帕,第一次做事的星星難免生疏,。不知該抹多少肥皂,由于用力過大,一整塊肥皂被攔腰截斷;不知洗衣服的正確動作,手掌搓得生疼,污漬還是沒洗掉??不管怎樣,這對于星星都是一次有益的嘗試,誰不是在錯誤中一點(diǎn)點(diǎn)長大呢?可這時,媽媽不耐煩了:“你洗一次衣服家里就像發(fā)了水災(zāi),還不如我自己洗來得省心呢,。”
星星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小臉盆被媽媽奪去,知道肯定是自己做得不好。再看看媽媽那嫻熟的動作,更是映襯出自己的笨拙,。
專家分析:挫折原因需分析恰當(dāng)
當(dāng)孩子對挫敗原因產(chǎn)生誤讀時,可能會給他留下一絲陰影,。所以,與孩子一同正確分析原因顯得尤為重要。
小明背兒歌比別的小朋友慢,奶奶簡單將其歸因為“能力不行”,這恰恰犯了大忌,。其實,影響記憶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孩子擅長聽覺記憶,朗誦幾遍就能熟記;有些孩子擅長視覺記憶,畫出兒歌中的人或物,看著畫面就能依次復(fù)述,。如果能抓住這個契機(jī)分析出小明的記憶類型,對提高小明的背誦、理解能力都大有好處呢,。
另外,低估型家長凡事都不讓孩子參與,看似是在減輕孩子負(fù)擔(dān),實則孩子他有一種被排斥的感覺,長此以往,孩子會產(chǎn)生挫折感,認(rèn)為是自己能力不行,所以沒有資格參與,今后遇事容易變得畏首畏尾,。
專家分析:擺脫挫折需有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