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保健重點:滋陰潤肺
秋天從農(nóng)歷的7月開始,,是由熱轉(zhuǎn)涼再由涼轉(zhuǎn)寒的過渡性季節(jié),。前45天,,為“立秋”、“處暑”,、“白露”3個節(jié)氣,,此時暑熱未消,秋陽似火,,但早晚有秋涼;后45天,,為“秋分”,、“寒露”、“霜降”3個節(jié)氣,,此時暑熱已消,,秋涼漸漸加重而轉(zhuǎn)寒。
“秋燥”為秋季的主要氣候特點,,而自然界的變化則由“生長”轉(zhuǎn)為“收藏”,。秋燥之氣以中秋為界,又有“溫燥”與“涼燥”之分,。如秋初久晴無雨,,秋陽暴烈,屬溫燥性質(zhì);深秋初涼,,西風肅殺,屬涼燥性質(zhì),。但無論溫燥,、涼燥,以皮膚干燥,、體液缺乏為其主要特征,。
秋季飲食宜減辛增酸,以養(yǎng)肝氣,,才不至于“肝氣犯肺”,。因秋氣燥,容易有咳嗽少痰,、咽干不適,、鼻燥口干、手腳心熱等癥狀,,所以要滋陰潤肺,,要多喝水且宜食麻(芝麻)以潤其燥,禁冷飲及穿寒濕內(nèi)衣,。
秋天食材藥材宜忌
小兒養(yǎng)生應順應節(jié)氣轉(zhuǎn)向收斂,、降氣、潤燥,、抑肺扶肝,、增酸減辛。秋天要少吃辛味的蔥,、姜,、蒜、辣椒,,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多喝開水、豆?jié){,、果汁,。新鮮蔬果具潤燥通便的功能且富含水分,,多食可補津液。梨子,、柿子、甘蔗,、枇杷,、胡蘿卜及蓮藕等為秋季適宜的養(yǎng)生蔬果,。
常用中藥有沙參、天冬,、麥冬、石斛,、百合、地黃,、玉竹、甜杏仁,、女貞子、玄參,、大棗,川貝母,、白果、西洋參,、黃芪、黨參,、白朮,、人參,、茯苓、蒼朮,、薏苡仁。
小兒藥膳方
○生脈飲:西洋參5克,、麥冬15克,五味子5克,,加水適量煎服,可當茶飲,,具有潤肺、補氣陰兩虛的效果,。
○沙參飲:玉竹,、沙參、百合各30克,,洗凈后加水適量煎成湯汁,取汁加冰糖適量調(diào)服,。
○冰糖川貝梨:川貝母3克、冰糖9克,,塞入已去籽核的大梨中,綁好后,,隔水蒸熟,每天吃2次,,每次半個,連服2~3天,??芍纬跚餃卦锟人浴⒖诳始把矢傻?。
○蓮藕茶:蓮藕粉熱水沖泡后喝下,適合腹瀉后的腸胃不適,,有退熱整腸的功能,。
○桂花紅茶:將普通紅茶包和桂花少許泡成茶飲用,。適合陰虛易汗、入睡較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