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拉手學步易患“牽拉肘”
什么是“牽拉肘”呢,?簡單說就是寶寶出現(xiàn)了肘關節(jié)脫位的情況,。由于孩子骨頭發(fā)育尚未完全,家長在拉著孩子手進行學步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摔倒的情況,,猛然牽拉孩子的胳膊后,就可能會發(fā)生牽拉肘。
專家解釋說,,這種錯位好發(fā)于4歲以下的兒童,,6歲以后卻少見了。4歲以下的兒童橈骨頭上端發(fā)育尚未完全,,肘關節(jié)囊及韌帶均較松弛薄弱所致,。由于“肘錯位”后患肢疼痛致活動受限,,容易被忽略或誤診為其他肘,、肩部損傷而延誤處理,因此家長朋友一定要加以重視,。
專家提醒家長朋友,,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手肘被拉扯后,肘關節(jié)呈半屈位,,前臂呈旋前位,,不敢旋后,不能抬舉與取物,,不能自由活動,,在肘關節(jié)的橈骨頭處有壓痛,局部卻無明顯的腫脹和畸形的情況,,就有極大的可能性是有牽拉肘了,。
“牽拉肘”的簡單復位法
一旦兒童發(fā)生肘錯位,家長不必驚慌失措,,采用手法復位治療即可,。由于手法較為簡單,家長不妨先試一試,,如果不行,,再去醫(yī)院就治。
方法:
抱患兒端坐,,術者同患兒相對,。將患肘屈曲90度置患兒身旁。術者一手握住上臂下端,,以防止肩關節(jié)轉動,,并將拇指置于橈骨頭處。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連續(xù)做數(shù)次前臂旋后動作,。此時,可聽到清脆的輕微彈響聲或手指有彈跳感,,表示橈骨頭已復位,,患兒會停止哭鬧,并可用患手上舉取物。
要點:
橈骨頭復位后,,一般不需要固定,,但應該提醒家長注意的是,切忌用提物的方式突然拉扯小兒手臂或用粗魯動作給小兒更換衣服,,以免脫位再次發(fā)生而形成習慣性脫位,。
愈后:
對脫位超過24小時或有反復脫位史的患兒,因局部有腫脹,,復位時彈響聲或彈跳感多不明顯,,復位后疼痛也不一定即刻消失,但其他癥狀大多能緩解,。此時,,宜用頸腕帶將肘部固定在直角位置1周左右。
專家提醒家長朋友,,除了學步之外,,給小寶寶穿衣服,或拉著手散步的時候,,都要注意要避免對于手部的拉扯,。如果寶寶有跌倒的情況,最好選擇扶住寶寶的身體,,避免損傷,。
(責任編輯:汪雨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