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腸道隔離:由各種病原(包括細菌及病毒等)引起的腸炎,傳染性很強,,應做好胃腸道隔離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對各種腸炎隔離工作可采用下列方法:
?、傩氯朐夯純?,應先行床邊隔離,,直到大便培養(yǎng)兩次陰性,,方可解除隔離。
?、诠ぷ魅藛T接觸患兒前要洗手,,護理時要穿上塑料圍裙或橡皮圍裙,每做完一個患兒的護理工作后,,醫(yī)護人員要用1∶5000升汞溶液或1%煤酚皂溶液擦洗圍裙,,并用肥皂流水洗手。
?、刍純杭S便,、尿布要浸泡在1%煤酚皂溶液中消毒1小時,。
④注意保持病室空氣流通,,患兒用具,、布料須煮沸消毒或日光曝曬,。
(2)測量體重:患兒入院后,,要準確測量體重,以便依據(jù)體重估計脫水程度,、決定用藥劑量,。在入院24小時后,應再測體重1次,,以后每隔2~3日定期測量1次,,直到出院為止。
(3)一般護理:保持清潔,,勤換尿布,,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每次大便后,,宜用溫水清洗臀部及會陰部,,并外撲滑石粉,以預防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尿布疹及臀部感染,。勤翻身,特別是對營養(yǎng)不良患兒,、輸液時間較長者或昏迷患兒,,應預防繼發(fā)肺炎,避免褥瘡發(fā)生,。
嘔吐頻繁患兒應側臥,,防止嘔吐誤吸引起窒息,同時要常擦洗,,避免頸部糜爛,。按時喂水或口服補液用的含鹽溶液,以縮短靜脈補液的時間及避免脫水,。喂食要耐心,,應準確記錄攝入量。
(4)細心觀察病情,,認真做好病情記錄:每天均應記錄糞便的次數(shù),、顏色、性狀,、氣味及其混雜物質等,。記錄補液后第一次排便的時間及量,以便依據(jù)情況補充液量,。如有嘔吐者,,還應記錄嘔吐的次數(shù),、量及性質等。
并應詳細觀察全身癥狀,,注意脫水,、酸中毒的恢復情況及有無腹脹、精神萎靡和心音低鈍等缺鉀癥狀的出現(xiàn),。按時測量體溫,。
(5)靜脈輸液護理:保證藥液用量準確;注意各種注射液的配伍禁忌;經常檢查注射部位有無藥液外漏、腫脹,、靜脈炎及包扎過緊等,,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清潔,以免污染;掌握輸液的速度,,一般按每毫升16滴計算,,并每隔15~30分鐘觀察一次輸入速度是否合適,對伴有營養(yǎng)不良或肺炎的患兒速度宜慢;
在輸液過程中應隨時注意有無皮膚潮紅,、皮疹,、寒戰(zhàn)、惡心,、呼吸困難,、青紫或體溫突然升高等藥物及輸液反應。
(實習編輯:鄭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