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萬物復蘇,,隨著氣溫的逐漸回暖,,各類鮮花開放,,人們也逐漸增加了外出游玩的計劃,。春季也是兒童過敏高發(fā)時期,,怎樣合理使用兒童抗過敏藥物呢?
過敏(即變態(tài)反應)是指,,由于免疫機制誘導的高敏反應,這種特異性反應具有個體或家族的傾向性,,而且多發(fā)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可以引發(fā)不同的過敏反應,,例如濕疹,、蕁麻疹,,嚴重的還可能患上過敏性哮喘,。這就要求家長們在照顧兒童的時候,盡量使兒童遠離過敏原,。
常用的兒童抗過敏藥物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1)抗組胺藥:第三代的抗組胺藥,,例如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等品種比較安全,,對皮膚黏膜過敏反應的治療效果比較好,,對昆蟲咬傷的皮膚瘙癢和水腫有良好的效果,,但對于關節(jié)痛和高熱者是無效的,。
(2)過敏反應介質(zhì)阻滯劑:也稱為肥大細胞穩(wěn)定劑,,主要有色甘酸鈉,、色羥丙胺等,,主要用于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以及過敏性皮炎等,。
(3)鈣劑:能增加毛細血管的致密性,降低通透性,,主要有葡萄糖酸鈣、氯化鈣等,,常用于治療蕁麻疹,、濕疹,、接觸性皮炎,、血清病。
(4)免疫抑制劑:主要對機體的免疫功能起抑制作用,,對各類的過敏反應都有效果,,主要用于治療頑固性外源性過敏反應疾病,。
大多數(shù)醫(yī)生會采用藥物來控制過敏炎癥反應,包括給予抗組胺藥物,,但是這些藥物有嗜睡,、肝腎損傷、免疫傷害等副作用,,特別是兒童內(nèi)臟發(fā)育還不成熟,藥物的肝腎損傷不能忽視,,而且抗過敏藥物具有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家長們在給兒童使用抗過敏藥物時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使用抗過敏藥物后如果發(fā)現(xiàn)沒有效果,,千萬不能自行加大藥物使用量,。
一旦發(fā)現(xiàn)藥物無效,,可以向醫(yī)生或藥師咨詢,,更換另一種藥物,。
必要時采用外用藥代替口服藥,。
多年以來,,抗過敏藥物在療效提高,、不良反應減輕,,以及藥代動力學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由于抗過敏藥物的特殊性,希望廣大家長在給兒童使用抗過敏藥物時要小心謹慎,,留意觀察,,與醫(yī)生藥師一起,,采用綜合的手段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