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特約記者宋瓊芳近日從上海市紅十字會獲悉,,今年上海市將進一步擴大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在公共場所的設置范圍,同時加大培訓力度,,并將與上海市醫(yī)療急救中心聯(lián)合共建“AED地圖”,,讓市民能就近查找并正確使用AED,提升公共場所的急救成功率,。
據(jù)統(tǒng)計,,每年我國心臟猝死發(fā)病人數(shù)超過54萬,相當于每分鐘約有1人發(fā)生心臟性猝死,。一旦發(fā)生,,每延遲1分鐘,生存率會下降7%~10%,。AED作為一種非專業(yè)人員也能使用的醫(yī)療設備,,及時使用AED進行除顫急救是搶救心臟驟停病人的“利器”。
上海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于2015年啟動AED設置公益項目,,在公共場所配備AED。截至目前,,該項目已設置AED共計603臺,,遍及上海市16個區(qū),,落地單位包括軌道交通、機場,、大型商業(yè)中心,、公交樞紐、體育場館,、旅游景點,、星級酒店、文化體育服務中心,、養(yǎng)老院、學校等,。但該項目啟動至今,,所設置的AED尚未有使用過的記錄。市民對AED的知曉率并不高,,市民中了解AED且能掌握其使用方法的人很少,,目前上海的社會急救技能普及率依然較低。
《上海市急救醫(yī)療服務條例》于去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對院前急救培訓和AED設置等方面內(nèi)容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上海市紅十字會表示,《條例》為社會急救行為和個人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另一方面,,鼓勵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社會急救培訓、了解AED的使用方法也是當務之急,。目前,,在急救常識和技能培訓等方面,我國與一些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少差距,。
今年,上海市紅十字會計劃進一步擴大AED設置范圍,,預計至今年年底,,由紅十字會系統(tǒng)設置的AED將近千臺。同時,,針對目前公共場所急救的最大困難,,即公眾急救技能普及率較低、現(xiàn)有各類機構所開展的急救技能培訓還不足以滿足公眾的需求等問題,,上海市紅十字會已將AED操作納入紅十字救護員和救護師資的培訓課程,,并加大對AED設置單位人員的操作培訓。去年,,該市累計培訓3萬余人,,今年還將進一步加強對有關方面人員的培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