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人自古就有“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讓子女養(yǎng)老送終似乎是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也是老人幸福的標志?,F(xiàn)在時代變了,老人的思想開放了,,養(yǎng)老方式也在不斷變化,。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外老人是怎樣做的。
土耳其老人:喜歡“悠然見南山”
一位土耳其朋友告訴記者,,他的父母退休后最大的心愿就是離開城市的喧囂,,搬到郊區(qū)或是鄉(xiāng)村,回歸田園生活,。如今,,這種想法代表了一大批土耳其老年人的心聲。
很多土耳其老人一般在退休前就會把養(yǎng)老的地點選好,,位于土耳其南方的郊區(qū)和鄉(xiāng)村很是受歡迎,,因為南方的氣候相對于北方來說,要更溫暖,、更潮濕,,這跟中國的氣候分布倒是很像。選好了地兒,,便請來設計師和建筑師為自己蓋幢溫馨的房子,,大都是一層的,也有兩三層的,。等一切都就緒了,,正好是退休“回鄉(xiāng)”的時候。
回歸田園除了愛它的寧靜和悠閑外,,還可以親自種自己喜歡吃的蔬菜,,飼養(yǎng)雞鴨。西紅柿是家家都要種的,,因為土耳其的大部分菜肴里都少不了西紅柿,,而這種傳統(tǒng)的飲食方式也給土耳其老人帶來許多健康的益處,如強健心腦血管,、預防癌癥等等,。綠色蔬菜中,黃瓜,、菠菜,、西蘭花也幾乎是家家都有,。
由于土耳其人口味重,加上愛吃肉食,,因此,,患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日漸增多?;貧w田園后,,吃得天然健康,呼吸清新的空氣,,使部分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澳大利亞老人:前衛(wèi)的“涂鴉”藝術
澳大利亞的老年人能得到政府的高福利保障,這使得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年輕人根本不需要承擔贍養(yǎng)老年人的經(jīng)濟壓力和精神壓力,。
我的室友的父母就是極會享受老年生活的人。兩人退休后就搬到了布里斯班市附近的風景如畫的陽光海岸,,從他們家的二樓大陽臺望出去,,就是碧海藍天。
老兩口平時在家沒事就搞搞園藝,,圍繞著院子里的人工水池,,高高低低地種滿了各種果樹、灌木叢,,還有一些蔬菜。生活在這樣的“自然”中,,老人哪還有什么壓力和煩惱?。?p> 一次,,我隨室友去拜訪二老,,正好趕上老兩口“涂鴉”興起,把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二層樓重新粉刷了一遍,,說是想換換顏色、換換感覺,。
在澳大利亞,,很多老年人都有涂鴉或繪畫的愛好,大家還經(jīng)常聚在一起交流學習和互相參觀各自的精彩作品,。
除了園藝,,水上運動也是老人們的一大樂趣。如果能擁有一輛水上摩托,,那晚年生活就更滋潤了,。但這種挑戰(zhàn)性的運動只適合于剛剛退休,、身體健康的老年人,大多數(shù)老人只是到海邊散散步,、曬曬太陽,。
加拿大老人:我健身,我快樂
在加拿大,,笑得最開心的是老人,,穿得最漂亮、最紳士的是老人,,最受社會尊敬和愛護的還是老人,。加拿大老人大都喜歡“以靜為樂”,到圖書館去看書,,或修剪,、澆灌自家庭院的花草,或到咖啡館坐坐,,享受那里的清雅與安靜,。
老年人平時還有一項最大的愛好就是健身。加拿大土地遼闊,,首都渥太華就是一座花園城市,,到處提供了讓人們跑步、騎車,、健身的專用道,。而冬天,冰雪覆蓋的加拿大,,人們則更熱衷于室內(nèi)冰球,、室外滑雪、溜冰等運動,。
在加拿大大型社區(qū)幾乎都有高爾夫球場,,打一場高爾夫球,就如同在自家門口一樣方便,。
老人們運動也很講究行頭,,比如專用的跑步衣、跑步鞋,,專用的運動水壺,;騎車則是專用的健身自行車,還戴著頭盔,。他們大都喜歡結隊一起健身,,健身結束后一起去喝杯咖啡,吃點點心,,開心地說笑一番再離去,。
德國老人:“讓我們同居吧”
眾所周知,,德國已經(jīng)是一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了,但由于養(yǎng)老保障體制很完善,,政府發(fā)放的養(yǎng)老金足以讓老年人不愁吃喝,。不過這僅限于和家人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如果去養(yǎng)老院的話,,那些養(yǎng)老金恐怕就不夠了,。
但是,據(jù)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近幾年來德國的老年朋友們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養(yǎng)老方式,。單身的老人們結伴而居。這樣既可以相互照顧,,結伴游玩,,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又可以節(jié)省費用,。
報道說,,在德國名城德累斯頓,有一棟翻修一新的8層小樓“室友之家”,,6位老年朋友共同住在這里已經(jīng)有一年多了,,他們中有5位女士和1位先生。其中一位是安妮塔·施密特女士,,她老伴3年前突然去世后,,為了避免過度傷心,她打算搬離原來的家,。她與相識了60年的朋友賴斯曼一起看了“室友之家”的房子和環(huán)境,,然后便一起搬了進來。搬到這里后,,大家互相關心,,她也不再覺得孤單,。
他們中最年輕的室友貝倫斯今年57歲,,是個面包師,而住在這里時間最長的羅斯塔斯基則喜愛烹調和組織旅游,。內(nèi)格爾是這個團體的非正式發(fā)言人,。當需要組合安裝家具或掛畫時,他們中的惟一男子,、離婚的羅特才會出現(xiàn),。
這些老人至少一個星期在公共廚房和起居室共進一次正餐,他們還一起出去游玩,,一塊上劇院,。一旦有人生病或是受傷,,其他人很快就會提供幫助。有帕金森病的貝倫斯說:“我向室友們通報了我的問題,,但他們都說沒有關系,。在養(yǎng)老院,我老得很快,,但在這里,,我覺得又年輕了?!?p> 每到夜晚,,老人們便回到自己的房間。室友內(nèi)格爾說:“在晚上,,每個人都有寧靜的空間,。如果我想和人談話,我總能找到談話的人,?!薄 ?p> 日本老人:我很老,可我還工作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隨著人口高齡化進程的加快,,日本政府一直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早在50年代末便開始通過立法來解決養(yǎng)老問題,。
此外,,日本政府還鼓勵老人“再就業(yè)”或“發(fā)揮余熱”,“高齡雇傭保險法”特別加強了對大量雇傭高齡者的企業(yè)進行獎勵的制度,,對工資低于60歲退休時工資的高齡受雇者給予一定的補助,。另外,日本政府還采取鼓勵延長企業(yè)職工退休年齡等措施,,引導老年人由“老有所養(yǎng)”轉變?yōu)椤袄嫌兴鶠椤薄?p> 初到日本時,,最讓我感到詫異的就是那些穿著西服、提著公文包的日本老頭了,。我的朋友丸山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丸山先生現(xiàn)就職于三菱電機公司。
為何要做一個名高齡工作者呢,?“因為我覺得自己還能工作?。 蓖枭较壬隙ǖ卣f,,“腦子是不如現(xiàn)在的年輕社員了,,但是經(jīng)驗會比他們多?!焙唵蔚囊痪浠卮?,就點出了問題的實質——日本老年人不但積極,、熱情,而且認識到了自己的優(yōu)勢,。這一點真是值得當代年輕人好好學習學習,。
很多人的自我否定意識指數(shù)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到了退休的年齡,,這個指數(shù)達到最高峰值,,帶著一種悲哀且不情愿的心境離開崗位。老年人總會發(fā)出諸如“自己沒用了”之類的消極感嘆,。這些都是因為對自己的優(yōu)勢缺乏清醒的認識造成的,。
而丸山先生,除了平時緊張的工作,,還參與外國志愿者活動,,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讓更多的人了解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都是他充分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并且發(fā)揮這些優(yōu)勢的表現(xiàn),。(魏雅寧 劉睿 張笑陽 )
本文來自家庭醫(yī)生在線論壇,,由網(wǎng)友發(fā)布,本站僅引用以提供參考,,不代表本站贊同文章的觀點,。如您認為本文在內(nèi)容和知識產(chǎn)權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020-37617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