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毛旭 通訊員陳逗逗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獲悉,,該所王漢中研究員團隊成功利用合成工程技術研制出新型寨卡病毒(ZIKV)弱毒疫苗,。
合成減毒病毒工程技術又稱“密碼對去優(yōu)化技術”,,能在不改變氨基酸種類及盡可能不影響核糖核酸空間結構的情況下,,提高病毒基因組中罕見密碼對所占的比例,從而降低病毒的復制翻譯效率,,使病毒致病性減弱,。該技術制備弱毒疫苗具有周期短、安全以及免疫原性強等特點,。王漢中團隊利用反向遺傳學操作技術成功拯救出3株致弱的寨卡病毒,,其中一株名為MinE+NS1的基因組中引入了2568個同義突變,單次免疫后就可以刺激小鼠產生高滴度中和抗體,,誘導產生清除性的免疫,,獲得完全的攻毒保護,并且可以阻止寨卡通過母體垂直傳播給子代,。由于基因組中含有成百上千的同義突變,,回復突變的風險極低。
該研究證明,,利用密碼對去優(yōu)化技術可以將寨卡病毒高效地致弱,,MinE+NS1具有潛力成為一種安全的疫苗候選,預防寨卡病毒的感染,。該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雜志《病毒學報》上在線發(fā)表,。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的支持,。
寨卡病毒是1947年首先在烏干達的猴子中發(fā)現(xiàn)的,,這種病毒和黃熱病毒、登革熱病毒等都屬于蚊媒傳播的黃病毒屬病毒,。2015年6月,,寨卡病毒在美洲大規(guī)模流行,導致大批嬰兒腦發(fā)育不全,。2016年2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寨卡病毒為全球緊急公共衛(wèi)生事件。截至目前,,針對寨卡病毒的感染,,尚沒有獲得授權的疫苗上市,也沒有特異性的抗病毒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