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發(fā)布《2015兒童用藥安全報告》,,報告指出,,兒科用藥安全性問題依然突出,連續(xù)三年排名前三類的兒童誤服藥物為:感冒發(fā)燒藥,、呼吸道疾病類藥和心血管類藥,。 不過,從國內來看,,兒童用藥的問題遠遠不止誤服,,據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兒童用藥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主任申昆玲介紹,,目前國內兒童用藥市場存在三個大問題,,包括兒童適宜劑型缺乏、兒童用藥信息缺乏以及兒科用藥知識缺乏的問題,。 據了解,,到2013年底,我國0-6歲人口超過1億,,占到世界同齡人口的1/5,,而0-14歲的人口達到2.22億,占到全國人口的16.6%,。近年來,,我國兒童人口呈現穩(wěn)定增長的態(tài)勢,尤其是二胎政策放開后,,每年預計新出生人口約為2000萬,,新出生人口的速度相當于4.15秒就有一個新生兒出生。 兒童用藥問題多,,但是潛力巨大 目前國內可用的兒童藥到底有多少,?有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5年5月31日,,我國藥物注冊信息中,,明確標注兒童或小兒的占比僅2.27%,而CFDA公布的藥品注冊批準信息明確標注為小兒或者兒童的占6%,。 根據衛(wèi)計委藥政司在2011-2012年間開展的“兒童用藥現狀調查分析” ,、“兒童基本藥物適宜劑型、規(guī)格的研究”兩項課題研究,,15家樣本兒童醫(yī)院使用的6020種品種中,,兒童專用藥(去掉重復的)僅有45種,占比4.1%。而用于兒童的藥品中(去掉重復的1098種),,有兒童用藥信息的僅43.2%,。 兒童醫(yī)院用藥尚且如此,普通醫(yī)院的兒童用藥緊缺性可想而知,。而在劑型使用方面,,根據2013年WHO發(fā)布的兒童基本藥物師范目錄提示,從兒童用藥安全出發(fā),,帶痕片劑利于兒童用藥分劑量,,而從方便兒童使用出發(fā),咀嚼片,、含化片,、粉劑、噴霧劑,、粉霧劑,、透皮貼劑可以提高用藥依從性。但是目前我國的基本藥物目錄并沒有收錄,。 根據上述的兩個課題研究結果,,目前兒童醫(yī)院常用處方藥品以注射劑為主,其次是片劑和口服溶液劑,。明顯與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不符合,。另外,缺乏適宜的兒童規(guī)格和包裝也是目前兒童藥的一大問題,,有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國兒童常用成人規(guī)格的注射劑,使高達60%的兒童針劑處方存在浪費,,而我國市場上銷售的藥品95%以上不具備兒童安全包裝,,增加了兒童用藥的風險。 從產業(yè)鏈來看,,目前兒童藥在研發(fā),、生產和流通方面都存在很多的問題。以研發(fā)為例,,目前兒童藥物劑型多樣,,研發(fā)的難度很大,同時兒童藥用輔料的安全性有更高要求,,而兒童專用藥由于使用人群相對成人較窄,,收益較成人低,制藥企業(yè)開發(fā)該類藥物的積極性也不高,。再加上招標掛網,,藥品統(tǒng)一限價等政策,導致兒童專用藥物在市場上缺乏,。 政策方面,,國際上WHO在2007年才開始制訂第一版《兒童基本藥物示范目錄》,而目前中國還沒有相關的目錄,,不過我國已經從2015年開始制訂兒童專用藥物目錄,,目前湖北和遼寧等省已經發(fā)布了省級兒童專用藥目錄。同時,,未來兒童藥直接掛網采購,,而不需要走招標流程,給兒童藥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兒藥零售市場集中度不高,,國產藥當自強 目前兒童藥市場規(guī)模,還沒有統(tǒng)一的數據,,主要是由于對兒童藥的定義以及藥品分類歸屬的有所不同,。根據中康CMH的統(tǒng)計,目前零售市場兒童藥主要集中在感冒藥,、鈣制劑,、胃腸道用藥、止咳化痰藥,,維生素/礦物質,、抗感染用藥、解熱鎮(zhèn)痛以及其他用藥,,兒童藥零售市場整體規(guī)模在207億元左右,。 從細分領域來看,感冒用藥,、鈣制劑和胃腸道用藥是兒童用藥規(guī)模排名前三的細分品類,,市場規(guī)模分別達到37.32億、36.61億和35.49億,,這三個細分品類占到兒童用藥市場總體規(guī)模的52.86%,。而止咳化痰、維生素/礦物質,、抗感染以及解熱鎮(zhèn)痛也有一定的市場規(guī)模,。
在西普會上公布的2015“健康中國•品牌榜”榜單上,包括迪巧,、三精,、伊可新、江中小兒健胃消食片,、媽咪愛,、丁桂兒臍貼,、小葵花,999,、美林等國內知名品牌上榜,,這些品牌作為兒童藥的代表,在市場上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如果從市場銷售重磅品種來看,,2014年底銷售過億的品種主要集中在兒童感冒咳嗽類用藥、兒童消化系統(tǒng)用藥和兒童維生素礦物質補充用藥,。以下是醫(yī)藥零售市場銷售過億的品牌,。
同時,從市場集中度來看,,兒科用藥品牌市場集中度不高,,市場份額最大的“999”份額不足6%,TOP10品牌累計份額為32.5%,。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領域,國內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明顯優(yōu)勢,,外資品牌市場占有率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