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 月 12 日,美國預防醫(yī)學工作組(USPSTF)更新了針對無明顯癥狀或體征人群ECG 篩查的建議聲明,。其中,,該聲明不建議針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風險且無癥狀的成年人進行靜態(tài)和動態(tài) ECG 篩查,并納入了最新臨床研究證據(jù),全文發(fā)表在 JAMA 雜志上,。
潛在的危害
盡管目前仍沒有足夠的證據(jù)顯示用 ECG 篩查成人心血管疾病是否有臨床獲益,,但對于那些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而言,臨床凈獲益或許很大,。然而,,一旦診斷為更高風險,就會采用更高強度的治療方案,,結果自然可以降低心血管風險,,但隨之而來的附加傷害也同樣不可忽視。
這些傷害包括藥物不良反應,,如肝損傷和胃腸道出血等,。另外,ECG 結果異常也可能導致進一步的侵入性診斷性檢查和治療,,如不必要的射線暴露,、出血、造影劑腎病,、心律失常,、卒中、心肌梗死,、冠脈夾層,、造影劑導致的過敏反應甚至是死亡。
ECG 檢查本質(zhì)上是對心臟的電活動檢測,,檢測過程可受很多干擾因素影響從而出現(xiàn)異常,,只有部分確實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而對于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引起異常結果的概率就更小。
因此,,USPSTF 認定,,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且無癥狀的成年患者基本不能從 ECG 篩查中得到凈臨床獲益。
風險評估
準確識別患者的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有助于醫(yī)生提供更加強有效的風險管理,,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另外,識別低風險人群也可減少不必要的臨床干預,。還有其他因素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事件,,包括年齡、男性,、高血壓,、吸煙史、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和缺乏體力活動等,。
Framingham 風險評分量表是早期廣泛應用于心血管風險評估的工具。一般評分高于正常 20% 則認為是高風險,;低于 10% 則是低風險,,10%-20% 則認為是中等風險。匯集隊列的風險方程(Pooled cohort equation)是 ACC 和 AHA 在 2013 年推出的算法,,包含了與 Framingham 風險評分量表相同的參數(shù),,也把種族和糖尿病等因素考慮在內(nèi)。
篩查檢測
靜態(tài) ECG 可記錄短期內(nèi)患者靜息狀態(tài)下的心臟電活動,,標準 ECG 檢查為 12 導聯(lián),。
動態(tài) ECG 主要記錄既定強度體力活動下的心臟電活動。最常見的動態(tài) ECG 為平板運動檢查,,也可見自行車式,。這兩種 ECG 檢查都可用于篩查既往存在心梗、心肌缺血和其他心臟異常的患者,。當然,,在做完動態(tài) ECG 篩查后,少于 3% 的無癥狀人群還可能進一步做造影檢查,,然而大部分患者并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冠脈狹窄,。
治療和干預
對于無癥狀的成年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通常推薦采用飲食和運動方面的調(diào)整,、降脂藥物治療、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管理和戒煙處方,。通過改善以上因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血管預后,。
對于該聲明內(nèi)容,,你怎么看?
歡迎點此下載原文,,并發(fā)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