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后綜合征(PTS)是深靜脈血栓(DVT)最常見的長期并發(fā)癥,發(fā)生于之前出現(xiàn)DVT的肢體,,有時也被成為靜脈炎后綜合征或二次靜脈淤血綜合征,。PTS臨床表現(xiàn)不盡相同,可表現(xiàn)為下肢輕微腫脹,,也可表現(xiàn)為慢性虛弱性下肢疼痛,、難治性水腫以及腿部潰瘍等嚴重并發(fā)癥。本文就PTS流行病學,、臨床表現(xiàn),、危險因素,、診斷、預防和治療等方面進行簡要概述,。
1.流行病學
盡管DVT初級和二級預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每年DVT發(fā)病率約為0.1%-0.3%。研究報道稱20%-50%DVT患者會發(fā)生PTS,,發(fā)生時間一般在DVT數(shù)月或數(shù)年之內(nèi),,其中約有5%-10%的患者發(fā)生嚴重PTS,包括靜脈性潰瘍,。預計美國2050年靜脈血栓(主要是深靜脈血栓)患者數(shù)目將是2006年的2倍,,因此,提高DVT預防和治療水平對減少PTS至關(guān)重要,。
2.臨床表現(xiàn)
表一:PTS臨床癥狀和體征
圖一:PTS臨床表現(xiàn)
PTS臨床表現(xiàn)如表一所示,,下肢PTS典型癥狀包括患肢疼痛、腫脹,、沉重感,、疲勞、瘙癢和痙攣(往往夜間發(fā)生),。癥狀因人而異,,呈間斷性或持續(xù)性,往往在傍晚和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后加劇,。PTS也可表現(xiàn)為靜脈性跛行,,其可能原因為髂靜脈或腘靜脈長期阻塞。
PTS典型體征與其它慢性靜脈疾病體征相似,,表現(xiàn)形式從外周毛細血管擴張,、凹陷性水腫、皮膚色素沉著,、靜脈濕疹,、靜脈曲張到更為嚴重的白色萎縮、皮膚脂肪硬化和大腿潰瘍,。
3.診斷
目前,,尚無單一金標準診斷PTS。診斷PTS主要根據(jù)DVT病史及PTS癥狀和體征,。由于PTS是一種慢性疾病,,推薦DVT急性期疼痛和腫脹消失至少3個月進行診斷,因此,,PTS診斷一般應延遲至DVT急性期之后,。
3.1診斷工具
包括3種具體診斷DVT后PTS的評分工具(Villalta評分、Ginsberg評分和Brandjes評分)以及其它一些診斷慢性靜脈疾病工具(CEAP分類,、VCSS評分和Widmer評分等)下面主要介紹Villalta評分,。
Villalta評分主要評估內(nèi)容包括5項主觀靜脈癥狀(疼痛,、痙攣、沉重感,、感覺異常和瘙癢)和6項客觀靜脈體征(脛骨前水腫,、皮膚硬化、色素沉著,、發(fā)紅,、靜脈擴張和小腿按壓疼痛)以及DVT患肢是否存在潰瘍。具體評分如表二所示
表二:Villalta評分
注:0-4分提示無PTS,,≥5分提示存在PTS:5-9分為輕度,、10-14分為中度、≥15分或潰瘍?yōu)橹囟取?/p>
3.2客觀診斷
對于無明確DVT病史且有PTS臨床表現(xiàn)的患者,,可行加壓超聲檢查。對于懷疑髂靜脈阻塞的患者,,可行CT,、MRI或?qū)Ρ褥o脈造影(同時行或不行血管內(nèi)超聲檢查),如此可診斷PTS并指導治療,。但靜脈造影屬侵入性檢查手段,,不推薦常規(guī)用于癥狀輕微,不顯著影響肢體日常功能的患者,。如無PTS臨床表現(xiàn),,不應診斷為PTS。
4.危險因素
目前為止,,PTE危險因素可分為2類:診斷DVT時即已存在的明顯的危險因素和DVT之后出現(xiàn)的危險因素,。
診斷DVT時即已存在的明顯的危險因素包括:年老、性別,、體重指數(shù)增加/肥胖,、深靜脈血栓位置、血栓形成傾向,、靜脈曲張,、懷孕前吸煙、無癥狀DVT,、最近3個月內(nèi)外科手術(shù)史,。
DVT之后出現(xiàn)的危險因素包括:INR控制欠佳、同側(cè)肢體DVT復發(fā),、殘余血栓,、DVT1個月后腿部癥狀和體征未完全消失、抗凝藥物選擇,、D-二聚體水平升高,、炎癥標志物水平升高,、抗凝時間和強度以及體育鍛煉。
5.預防
5.1 DVT初級和二級預防
5.1.1推薦對DVT高?;颊哌M行血栓預防作為PTS預防策略(I類推薦,,C級證據(jù))
5.1.2推薦合適強度和持續(xù)時間的抗凝治療初始DVT減少同側(cè)患肢DVT復發(fā)風險及隨后的PTS(I類推薦,B級證據(jù))
5.2最佳抗凝治療
5.2.1對于服用維生素K拮抗劑的DVT患者,,推薦頻繁,、規(guī)律監(jiān)測INR,尤其是在治療最初數(shù)個月內(nèi)(I類推薦,,B級證據(jù))
5.2.2單用低分子肝素治療DVT作為減少PTS風險的措施效果并不確切(IIb類推薦,,B級證據(jù))
5.2.3與維生素K拮抗劑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藥(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劑或Xa因子抑制劑)在減少PTS風險方面療效未知(IIb類推薦,,C級證據(jù))
5.3彈力襪預防PTS
5.3.1彈力襪預防PTS療效不確切,,近端DVT患者使用彈力襪可減少癥狀性水腫(IIb類推薦,A級證據(jù))
5.4溶栓/血管內(nèi)治療
5.4.1對于部分處于近端廣泛癥狀性DVT急性期(≤14天)且肢體功能良好,、生存時間≥1年及出血風險較小的患者,,可考慮在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療中心行導管介導下溶栓(CDT)和藥物機械性CDT(PCDT)(IIb類推薦,B級證據(jù))
5.4.2全身性抗凝治療應貫穿CDT和PCDT治療前后(I類推薦,,C級證據(jù))
5.4.3CDT和PCDT之后可考慮在可能病變處行球囊擴張成形(植或不植入支架)預防再次血栓和隨后的PTS(IIb類推薦,,B級證據(jù))
5.4.4對于部分處于近端廣泛癥狀性DVT急性期(≤14天)且肢體功能良好、生存時間≥1年,,但不適合經(jīng)皮CDT或PCDT治療的患者,,可考慮在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療中心行外科血栓切除術(shù)(IIb類推薦,B級證據(jù))
5.4.5不推薦全身性溶栓治療DVT(III類推薦,,A級證據(jù))
6.治療
6.1逐級彈力襪和間斷性加壓治療
6.1.1無禁忌癥情況下可考慮使用彈力襪(IIb類推薦,,C級證據(jù))
6.1.2對于中重度PTS且出現(xiàn)明顯水腫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間斷加壓方式(IIb類推薦,,C級證據(jù))
6.2藥物治療
6.2.1rutosides,、海曲司明和去纖維蛋白多核苷酸治療PTS安全有效性尚不確定(IIb類推薦,B級證據(jù))
6.3運動治療
6.3.1若可耐受,,可考慮在醫(yī)生監(jiān)督下進行為期至少6個月的腿部力量訓練和有氧運動(IIa類推薦,,B類證據(jù))
6.4靜脈性潰瘍管理
6.4.1推薦加壓彈力襪治療靜脈性潰瘍(I類推薦,A級證據(jù))
6.4.2多成分加壓系統(tǒng)較單一加壓系統(tǒng)更為有效(I類推薦,,B級證據(jù))
6.4.3己酮可可堿單用或與加壓治療聯(lián)用有助于治療靜脈性潰瘍(IIa類推薦,,A級證據(jù))
6.4.4對于難治性血栓后靜脈性潰瘍患者,可考慮靜脈瓣重建(IIb類推薦,,C級證據(jù))
6.5血管內(nèi)治療和外科治療
6.5.1對于癥狀嚴重且存在髂靜脈或腔靜脈阻塞的患者,,可考慮外科治療(例如股靜脈-股靜脈或股靜脈-腔靜脈搭橋,IIb類推薦,,C級證據(jù))或經(jīng)皮血管內(nèi)再通(例如植入支架或球囊成形,,IIb類推薦,,C級證據(jù))
6.5.2對于癥狀嚴重且股靜脈、髂靜脈和腔靜脈形成血栓后阻塞的患者,,或許可以考慮聯(lián)合外科和血管內(nèi)再通治療(IIb類推薦,,C級證據(jù))
6.5.3對于嚴重癥狀性PTS患者,或許可以考慮階段性靜脈瓣轉(zhuǎn)移或靜脈轉(zhuǎn)位(IIb類,,C級證據(jù))
7.特殊人群
7.1上肢PTS
上肢DVT(UEDVT)包括鎖骨下靜脈,、腋靜脈和肱靜脈血栓。UEDVT后PTS發(fā)病率7%-46%不等,,危險因素包括殘余血栓,、鎖骨下和腋靜脈血栓等。
上肢PTS同樣減低生活質(zhì)量,,影響上肢功能,。針對上肢PTS管理的研究較少,尚無有關(guān)加壓袖子或繃帶預防或治療上肢PTS的研究,。另外,,溶栓或血管內(nèi)或外科治療療效不確切。因此,,無法就UEDVT后PTS制定具體推薦,預防上肢PTS可參考DVT初級和二級預防以及最佳抗凝治療推薦,。
7.2兒童PTS
不同研究得出的兒童PTS發(fā)病率不盡相同,,可能與研究設(shè)計異質(zhì)性、PTS診斷方法不同等有關(guān),。最新指南推薦Manco-Johnson評分或改良的Villalta評分作為兒童PTS評判標準,。鑒于缺乏重測信度數(shù)據(jù),指南推薦確診兒童PTS需要兩次獨立評估,,并且相隔時間至少為3個月,。
由于兒童PTS領(lǐng)域研究匱乏,目前尚無法就兒童PTS預防和治療作出推薦,,預防PTS科參考DVT初級和二級預防以及最佳抗凝治療推薦,。
8.總結(jié)
PTS是一種常見的DVT慢性并發(fā)癥,并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負擔,。本篇聲明從PTS流行病學,、預防、診斷和治療等多方面為臨床醫(yī)生提供了以證據(jù)為支持的推薦,,但指導PTS管理證據(jù)并不充分,,許多推薦基于的證據(jù)水平較低。
9.展望
針對CDT和PCDT在預防急性近端DVT后PTS中作用的ATTRACT研究正在進行中,,以下幾方面也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
1)病理生理和危險因素:更好地闡明PTS病理生理,;構(gòu)建綜合臨床和生物標志物信息的PTE風險預測模型,;研究炎癥和血栓形成傾向與PTS之間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新的治療靶標,;危險因素調(diào)整在預防PTS中的作用
2)PTS診斷:制定針對兒童的,,靜脈疾病特異性的生活質(zhì)量量表,促進對PTS對兒童生理和心理影響的認識
3)PTS預防:CDT和PCDT在上肢PTS和兒童PTS中的預防作用,;彈力襪和其它加壓方式預防上肢PTS和兒童PTS的有效性,;抗炎藥物、他汀,、長期低分子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藥減少DVT后PTS發(fā)生的有效性
4)PTS治療:彈力襪和其它加壓方式治療下肢PTS,、上肢PTS和兒童PTS的有效性;藥物治療PTS的安全有效性和可持續(xù)性,;血管內(nèi)治療和外科手術(shù)治療嚴重PTS的安全性和長期有效性,;運動在治療PTS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