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他被安排到南海大瀝福利廠工作,結識了同廠女工呂秀儀,。呂秀儀也因小兒麻痹癥導致雙腿無法行走,,后來更因患腦膜炎,使雙手無法靈活活動只能做在電動輪椅上,。相同的經(jīng)歷讓兩人決定結為夫妻,,但女兒的來臨卻是意料之外的事。“我本來不想要孩子的,,害怕自己沒能力撫養(yǎng),,但女兒出生竟讓我有了重生的感覺。”楊益啟說,,女兒出生后,,夫妻倆幾乎不買衣服和其他雜物,為了女兒生活一切從簡,。“希望將錢都留給她讀書,,我們對社會沒有貢獻,希望將來她能代替我們投入社會,、回報社會,。”
教女兒不要埋怨生活
生活雖然節(jié)省,但是楊益啟對女兒是從不吝嗇的,,只是有些要求確實超過了他的能力范圍,。“在學校上電腦課后,女兒一直說想家里有一部電腦,。”楊益啟說,,“我和女兒說,爸爸媽媽工資低買不起,,但我們不能因此埋怨生活,,家里沒有電腦,我們在學校就要更認真聽課,。”在福利廠工作,,楊益啟每月只有300元工資,妻子呂秀儀看門的工資有六七十元,,另外還有每月200元的低保金,。而13歲女兒上小學每學期300元的雜費及70元的托管費已是家中的大筆支出。“遇上女兒感冒發(fā)燒,,一次要近百元的醫(yī)藥費,,為了省錢我都囑咐家人要好好照顧身體。”楊益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