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寶醫(yī)療網(wǎng)
有些人在《孟子》書中看到“性善”一詞,,就以為他的觀點是人性本善,。其實并非如此,,因為孟子清楚指出:一個人吃飽了,、穿暖了,生活安逸而沒有接受教育,,就如同禽獸。由此可見,,人不可能只靠本能而度過有意義的一生,,修養(yǎng)是人生的必修課。
孟子認為自己有兩項特點:一是知言,,二是善養(yǎng)浩然之氣,。知言是指:在聽到別人說話時,可以判斷這樣的話是否有偏頗,。至于浩然之氣,,則是要依循“直”、“義”,、“道”而行動,。“直”是內(nèi)心真誠而正直,“義”是指做合理正當(dāng)?shù)氖拢?ldquo;道”是走在人生的光明大道上,。這三點長期實踐下來,,會讓一個人化解私心與欲望,,處在任何環(huán)境都隨遇而安、自得其樂,。
修養(yǎng)總是要在困境中接受檢驗,。如果人性向善,則人生正途是擇善固執(zhí),。擇善需要智慧,,固執(zhí)需要勇氣。一旦修養(yǎng)有成,,快樂也將源源不絕,。
任何一套好的哲學(xué),在講明道理之后,,都會讓人心平氣和,,進而使人活得快樂而有意義,儒家也不例外,。孟子指出:有三種快樂勝過“稱王天下”,。
一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并不是狹隘的家庭主義,,當(dāng)父母健在時,遇到年長的人,,就比較容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兄弟姊妹平安無事時,遇到同學(xué),、同事,、朋友,也比較容易推演出手足之情,。
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無論對天與對人,,都沒有愧疚,,心情就會舒暢。
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英才是指有心上進的年輕人,,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心得分享給后生晚輩,對整個社會的未來發(fā)展必將有所幫助,,這又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