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寶醫(yī)療網
忘了是什么時候開始,“羨慕嫉妒恨”成為了一條流行語,。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都會帶著一點調侃,,偶爾或許透著些酸溜溜的味道,,卻也無傷大雅。不過,,若將這句流行語中的三種心態(tài)放到心理學范疇來解讀,,由羨慕到嫉妒再發(fā)展到恨,則很容易釀成嚴重后果,。
【事件回放】
王博是周洲大學時的同班同學,,兩人關系很好。畢業(yè)工作后,,兩人還經常見面,。每次兩人一起吃飯,王博總是搶著買單,,這讓周洲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想到自己的家庭、工作都不如王博,。他感覺王博每次搶著買單,,是在向自己炫富,故意刺激他,。一日,,王博來到周洲的租賃房玩。王博上了一會兒網后感到疲憊,,就躺在床上睡著了,。看著熟睡的王博,,周洲的心里突然涌上很多感觸,。他對王博既羨慕又嫉妒,,覺得自己很多方面都比不上王博:家庭條件、讀書成績,、工作,,心中堆積的嫉妒,化作怨恨,,一下就爆發(fā)出來,。周洲拿起菜刀向王博連砍數(shù)刀。王博當場死亡,。
(來源 重慶晨報)
嫉妒是傷害,、憤怒、恐懼的集合
嫉妒總體來說是一種消極的情感體驗,,往往會和羨慕相混淆,,其實兩者差異很多。當我們希望擁有別人所具有的東西的時候,,我們就會羨慕別人,。別人有很好的身材,我們很羨慕,,于是通過減肥,、健身等方式讓自己擁有好身材。別人成績好,,拿到了獎學金,,我們很羨慕,于是用功學習,,爭取在下一年度獲得獎學金,。面對羨慕,人們的行為有時候是積極的,,有時候則是消極的。比如,,看到當年一起淘氣的同學如今出人頭地,,有很好的收入,羨慕的積極作用是讓人加倍努力獲得好的職位,、高的薪酬,,消極的作用則可能會產生一些破壞行為,比如在背后說一些壞話等等,。
嫉妒是傷害,、憤怒和恐懼交織在一起的心態(tài)。廖麗娟分析說,,傷害聚焦于自身,,一般來自于期待,、目標或者占有落空的失落;恐懼聚焦于結果,,往往源自對失去的擔心害怕,;而憤怒通常聚焦于產生威脅的人。
一般來說,,羨慕不會產生多大的傷害性,,但是嫉妒則不同。廖麗娟說:“因為有太多對可能失去的擔心,、害怕甚至憤怒,,因此容易產生很大的破壞作用。比如,,有的學生一直都是班級的第一名,,現(xiàn)在有新的同學來了,新來的同學成績很好,,很有可能拿第一名,,這個時候,原先的‘第一名’在嫉妒心理的作用下,,可能會不惜傷害對方,,以免自己失去第一名。再比如在親密關系中,,當一方感覺到可能的危險的時候——出現(xiàn)了更有魅力的競爭者,,有的人會對自己的伴侶進行很多的限制、跟蹤以及示好,,也可能會情不自禁地攻擊競爭者,。這是出于對失去的恐懼,對強大的競爭者的憤怒,。美國有一項調查顯示,,美國13%的謀殺案是配偶中的一方殺死另一方,其中嫉妒是最為普遍的動機,。”
懷疑性嫉妒可能帶來更大傷害
通常來說,,嫉妒分為兩種,一種是反應性嫉妒,,一般是在面對失去的威脅時,,比如,導師把優(yōu)秀論文的名額給了另外一個同學,,這時,,當事人可能會產生自己的努力、期待以及優(yōu)秀論文可能帶來的榮譽等等都化為烏有的感覺,,并因此產生深深的嫉妒心理,,這是一種反應性的嫉妒,。
另一種是懷疑性的嫉妒?;貞浺幌?,自己或者身邊熟悉的人有沒有陷入過這樣的狀態(tài)——某個事情結果并沒有公布,自己的努力不一定沒有結果,,或者伴侶沒有背叛自己的實際行為,,但是,自己卻陷入了猜疑中,。廖麗娟指出:“當個體猜測不符合事實的時候,,就會產生懷疑性的嫉妒。懷疑性的嫉妒會導致個體的深深憂慮和不信任,,會引起警覺和窺探,,比如跟蹤、竊聽,。更有甚者還會通過一些惡性行為來阻止可能的威脅,,比如在自己的競爭對手吃的食物里面放進瀉藥,使得對方在面試當天不能出席,,這樣就很直接阻止了自己失去那個機會的威脅,。”
懷疑性的嫉妒往往對嫉妒者是很深的困擾和傷害,對那個“假想”的威脅者則會產生更大的風險,。因為嫉妒者會為了減輕自己的憂慮和風險做出很極端的行為,。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以傷害,、憤怒和恐懼的方式來對嫉妒做出反應,。有時候,這可能有利于親密關系的發(fā)展,,因為這會引起對方的感情表達方式的調整,,也會讓對方更關注和愛護自己,但是更多時候,,可能會給親密關系帶來破壞,。因為產生嫉妒的人,往往以傷害的方式反擊,,以暴力的行為甚至侮辱性言辭報復,最后導致的結果是,,越想保護卻越傷害彼此的親密關系,。
除了夫妻、戀人之間因為嫉妒帶來傷害的事件,,經常成為人們的話題,,在媒體上,,在周圍人的閑聊中,我們還常常會聽到發(fā)生校園中的由于嫉妒的傷害性反應帶來的悲劇,。對此,,廖麗娟分析指出,因為住在同一宿舍中的學生,,未必感情親密,,未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但是生活狀態(tài)卻很親密,,這個時候,,如果嫉妒產生,一方面沒有積極的情感來進行消融和澆滅,,另一方面,,負面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就可能導致一些可怕的結果,。這和夫妻關系中的愛恨交織不同,,室友間的生活親密狀態(tài),往往更脆弱,,也更具有冷酷性,,一旦深深嫉妒,就可能深深傷害,。
自立自足讓人遠離嫉妒
心理學在研究哪些人容易產生嫉妒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些相對自立和自足的人往往較少嫉妒,也不會因為嫉妒困擾了自己并傷害別人,。所以說,,面對各種關系,首先能經營好自己,,能依靠自己找到生活的快樂而不總是依靠別人,,能依靠自己努力去獲得而不總是需要別人的幫助和扶持,能讓自己遠離嫉妒的困擾,?! ?ldquo;事情的成敗的確有很多因素,如果我們不總是仰賴于他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力而為,,就比較能減少嫉妒,而獲得一種無怨無悔的滿足感,。在同學關系和職場關系中都是這樣,。”廖麗娟說,“在親密關系中其實也是,我們的確需要親密無間的愛,,但是我們同樣需要那種靠自己也能生活得幸福的自豪感,,當我們能經營美好的關系,也能找到一個人獨處的幸福的時候,,即便我們感受到親密關系可能受到的威脅,,會難過會害怕,但往往不會那么憤怒,,因為不是所有的幸福都來自于這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