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
“臘八節(jié)”,。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xí)俗,。喝臘八粥在我國已有千年歷史。臘,,在遠古時代本是一種祭禮的名稱,,夏朝稱“清祀”,殷商稱“嘉平”,,周朝時改稱“臘”,。“臘”是從“獵”字演變而來,故“臘”“獵”相通,。因為一歲之終,,農(nóng)作物已收曬完畢,農(nóng)閑了,,人們便到野外獵取禽獸,,用來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壽,、避災(zāi)迎祥,,稱之為“臘祭”。南北朝時,,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為“臘八節(jié)”,,在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jù)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jié)日,,稱為“佛成道節(jié)”,。臘月初八這天,中國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xí)俗,。
據(jù)史料記載,,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富人還是窮人,,家家都要喝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后經(jīng)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不僅清香甜美,,而且能暢胃氣,生津液,,因而頗受人們喜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花樣越來越多的臘八粥已發(fā)展成具有地方風(fēng)味的小吃,。臘八,,本身是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又是年節(jié)的前奏,,可以說臘八節(jié)拉開了春節(jié)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兒就是年”“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臘八節(jié)后,春節(jié)將至,人們便開始購置年貨,,打掃衛(wèi)生,,布置居室,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來,。
年糕
春節(jié)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饦,、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
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記載了制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fā)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yīng)的小食,并有南北風(fēng)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
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tǒng),,但各地吃餃子的習(xí)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qū)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xí)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
“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jié)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征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疱伔兄?,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jié)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xí)俗。
元宵節(jié),,道教稱之為“上元節(jié)”,。據(jù)元代伊土珍《(女郎)環(huán)環(huán)記》引《三余帖》記: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梢娫?jié)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還有粘高梁面,、黃米面等,。餡則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錦,、豆沙,、棗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黃豆的“百子湯元”,,還有實心圓子和薄皮的“碌皮湯園”,。
春餅
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fēng)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nèi),。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fēng)漸盛,,皇帝并以之賜近臣百官,,當(dāng)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
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吃春餅的食俗也影響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隨成吉思汗征西域時就曾命廚師作春盤,,并作詩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qū)區(qū)何必待膏梁”,。
春餅發(fā)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