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寶醫(yī)療網(wǎng)
夏秋之間天氣濕熱,,潮濕悶熱的南方更為尤甚,,這個時候人體內積聚的濕氣重,,常常讓人感到乏力,,無精打采相當吃不消,。因此初秋夏末,養(yǎng)生之道在于給身體祛濕,。
夏末秋初身體易積濕 中醫(yī)三大祛濕食譜
冬瓜赤小豆煲生魚湯
原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洗凈,,冬瓜洗凈,,連皮切,生魚洗凈,,宰凈去鱗,、內臟,慢火煎至微黃,,豬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養(yǎng)生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yǎng),,同時又有祛濕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濕,,消腫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氣,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白術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濕開胃,。
材料:陳皮6克,,白術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姜5片。
制法:豬肚洗凈飛水,,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加水約2500ml,煲滾后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然后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再煲30分鐘,,調味即可,。
養(yǎng)生功效:白術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陳皮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豬肚甘,,溫,功效補虛損,,健脾胃,。故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欲,,對于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項:本湯性溫,,陰虛內熱者不宜食用。
赤小豆粉葛煲鯪魚
功效:清熱下火,、祛濕潤燥,。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少許,,鯪魚5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陳皮洗凈;粉葛削皮洗凈,,切塊,;鯪魚去鱗及內臟,,洗凈,慢火煎至微黃,。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2小時,,放適量食鹽調味便可。
養(yǎng)生功效:赤小豆有清熱解毒,、利水除濕,、解毒膿之功;粉葛能除脾胃虛火,、生津止渴,;鯪魚是四大家魚之首,其味道鮮美,,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濕作用,。故此湯尤其適用于濕熱內蘊癥見長熱毒癰瘡,、舌紅苔黃膩之人服用。
除了喝湯消暑祛濕外,,炎熱的天氣下還可以用姜達到效果,。
姜暖脾胃能消暑
姜可做姜湯、姜粥,,炒菜時放點姜絲,,燉肉、煎魚加姜片,,也可在做餡時加點姜末,。唐代醫(yī)家李絳的《兵部手集方》中,有一款驅寒功能能較強的藥膳——生姜紅棗粥(生姜絲15克,,紅棗5枚,,粳米100克),對夏季厭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有消瘦,、面色偏紅、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陰虛內熱現(xiàn)象的人,,不適合食用此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