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于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yǎng),,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當你出現(xiàn)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癥狀時,多為中暑先兆,。一旦出現(xiàn)上述癥狀,,應(yīng)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jié),,在養(yǎng)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fā)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yǎng)生中尤其應(yīng)該細心調(diào)養(yǎng),重點防治,。以慢性支氣管炎為例,,可內(nèi)服外用并舉,,具體方法:內(nèi)服溫腎壯陽的金匱腎氣丸,、左歸丸等,,每日二次,每次一丸,,連服一個月,。外敷藥可選用白介子20克、元胡15克,、細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細末,,用姜汁調(diào)糊,,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攤在直徑約5厘米的油紙或塑料薄膜上,貼在后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上或貼在雙側(cè)的肺俞、百勞,、膏肓穴上,,用膠布固定。一般貼4—6小時,,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癢或有溫熱舒適感可多貼幾小時。須注意的是,,每個伏天(夏季三個伏天)貼一次,,每年三次,連續(xù)貼三年,,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機體的過敏狀態(tài)。這種內(nèi),、外結(jié)合的治療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