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不僅是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針對減排問題針鋒相對,,雙方陣營內部也都出現分裂,。從目前的情形看來,《京都議定書》到期后的減排目標很難實現,。與此同時,,替代《京都議定書》的“B計劃”浮出水面。
中美就減排問題激烈交鋒
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發(fā)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發(fā)達國家必須承諾到2020年,,較1990年水平減排最少40%,中方亦希望今屆氣候峰會能達成具法律約束力的條約,。
解振華又稱,,中國愿意在會談中扮演建設性的角色,但美國亦需盡其責任,。他說:“我希望奧巴馬總統(tǒng)能為峰會帶來實質貢獻,。整個世界都正注視美國,若他們擔當良好的領導角色,,我認為我們在打擊氣候變化上可跨進一大步,。”
中國首席談判代表于慶泰則更加直言不諱,他批評美國17年來都沒遵守承諾,,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財政援助和減排溫室氣體,。于慶泰說:“美國應該做深刻反省。”
而美方代表斯特恩在同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擁有充滿動力的經濟,,坐擁2萬億美元儲備,美國不希望公共資金落入中國手上,。斯特恩稱,,中國宣布自愿減少碳排放45%并不夠,重要的是不僅宣布國內減排,,還要參與國際協議,。
發(fā)展中國家意見分裂
除發(fā)達國與發(fā)展中國家分歧嚴重外,發(fā)展中國家之間也出現分裂,,太平洋島國圖瓦魯呼吁就《京都議定書》討論“具約束力的修訂”,,包括對新興國家訂立2013年的減排目標。
圖瓦魯的行動獲數十個窮國支持,,但遭中國,、印度、沙特阿拉伯和其它發(fā)展中國家反對,。
針對出席哥本哈根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數次在進入會場時受阻一事,,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姜瑜昨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會議組織和安保方面的壓力表示理解,,希望會議有關技術問題得到解決,。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zhí)行秘書德布爾已經表示了歉意。
專家提出替代《京都議定書》的“B計劃”
從目前的情形看來,,由于《京都議定書》談判過程復雜,,加上涉及不同國家的利益,不易取得共識,。事實上,,各國正為“A計劃”爭持不下,,政治手段未必能解決氣候危機。當環(huán)境災難迫在眉睫之際,,替代《京都議定書》的“B計劃”浮出水面,。
曾有“地球工程師”提出在海洋注入鐵質,孕育浮游生物吸收二氣化碳,、擊散同溫層的粒子,,讓陽光得以反射、或在太空興建遮光罩擋去陽光,,這些構想5年前還被認為是荒謬和不可思議,。但應對措施遲遲未出臺,氣候危機愈演愈烈,,這個挽救地球環(huán)境的“B計劃”就越來越有市場,。
英國皇家學會今年評估地球工程師提出的構想,發(fā)現部分技術可能對人類和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意料之外和有害的影響,,但部分計劃卻在技術上可行,,或許有助各國實行低碳經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于2007年的報告中指構想具潛在風險和成本難料,,但現在也有意重新評估,。(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