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濁不堪還泛著“油光”的臟水,被抽上生態(tài)除藻船內部,,10分鐘后,,再流出來的就是清亮亮的水了。
三年前,,快報曾報道河海大學環(huán)境學院教授陳鳴釗自籌12萬元資金,,在白鷺洲公園建起一個生態(tài)河床水凈化系統(tǒng)。最近,,陳教授和他的同事丁老師又自掏腰包,,花10萬元建起一艘生態(tài)船,將生態(tài)河床從岸邊“搬”到了可以自由移動的船上,。昨天,,記者在古林公園的湖旁看到,改進后的生態(tài)船,,能“吃”藍藻,。
10分鐘污水變得清亮亮
在陳教授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古林公園西北角的湖邊,。雖然周圍綠樹成蔭環(huán)境優(yōu)美,,但靜止的水質并不好。一條道路將湖分成兩部分,。西邊的,,情況尤其糟糕,水面上漂著一層薄薄油污狀的東西,,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綠色,。“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多了,夏天的時候,,水面上跟綠油漆一樣,,粘乎乎的,厚厚一層,。還有股難聞的臭味,。我們來晨練的人,都繞著走,。”一位大媽向記者抱怨,。
而另一邊,現(xiàn)在只有部分區(qū)域的水面上能看出藍藻的蹤跡。湖心偏東的位置,,浮著一條造型奇特的鐵皮船,,長約4米多,寬1米多,,船上是一個四層鐵皮結構的家伙,,高約一米多。鐵皮船附近的水質最好,,水面上不見一點藍藻,,連浮萍都不見,水的透明度也明顯比其他地方好,。陳教授介紹,,這就是他和同事最新研制出來的生態(tài)船。原理和以前的生態(tài)河床一樣,,但用的材料不同,。
以前的生態(tài)河床,里面有一層層鵝卵石,,這些如果搬到船上來,,那就太重了。他們找到了一種鏤空的小塑料球來代替,,重量一下子減輕了許多,污水通過水泵被抽到最高一層的分水池,,慢慢流進下一層,,當污水經(jīng)過一排排填料小球時,原水中的微生物就會附著在小球粗糙的表面,,在生物載體上逐漸形成菌群生物膜,,利用生物膜的新陳代謝作用吸附、消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這樣出來的水就干凈了。
從抽水進船,,到排水出來大約10分鐘,。記者看到,最終漫溢出來的水,,清亮亮的,。陳教授介紹,湖里原本連五類水都達不到,,經(jīng)過凈化出來的水,可以達到三類水標準。
船里的神奇蟲子愛吃藍藻
據(jù)了解,,這艘船是9月17日開始在古林公園“上崗”的。雖然才短短一個月,,但已經(jīng)初見成效。而這個設備不僅可以凈化水質,,它還可以“吃掉”藍藻,。
陳教授說,吃藍藻的,,其實是船里“藏”著的無數(shù)小蟲子,。這種蟲子被稱為輪蟲。用肉眼是幾乎看不到的,,因為它是一種很小的浮游生物,,大小只有100~150微米左右。
輪蟲本來就生活在湖水之中,,在正常的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它們可以正常發(fā)揮作用??墒俏鬯种屏怂鼈兊姆敝?,而船上的處理設備里為輪蟲提供了氧氣充足的生存環(huán)境,使得它們可以快速繁殖,。
“污水里的有機物質,、細菌等都會被輪蟲分解,特別是藍藻,,正是輪蟲天然的好食物,。”陳教授解釋。這也就是船的周圍為何沒有藍藻的原因,。
下一步船上打算安太陽能
陳教授介紹,,這艘船體積小,一天處理量為200立方米污水,,整個湖大概2000立方米,,理論上來說,10天左右可以為整個湖“洗一遍”,。不過,,為了防止船漂到岸邊被不知情的游客破壞,所以,,目前試驗階段,,是將船固定在一個點位。如果經(jīng)常換換地方,,效果會更好,。
“如果做成可以駕駛的船,,就能由工作人員開著四處轉了。但是造價又要高出不少,,我們自己可就付不起了,。”3年前的生態(tài)河床已經(jīng)花費了陳鳴釗和同事丁老師12萬元,后來由于公園景觀改造廢棄停用,。這艘船,,又花了他倆10萬元左右。
據(jù)了解,,生態(tài)除藻船的運行成本,,只需要抽水水泵的電費,差不多3小時用一度電,。不過,,如果湖面較大,拖根電線可不太方便,。陳教授說,,下一步可以在船上安裝太陽能裝置,取代電能來抽水,。記者獲悉,,無錫的錫惠公園已經(jīng)有意向使用這種生態(tài)船來解決水質問題。(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