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食品價格已經在許多方面超越了2008年8月的最高點,。如果說當年的價格上漲主要源自于全球食品商品需求不斷上升,美元幣值大幅下降,,世界某些地區(qū)糧食減產以及生物能源的影響,。那么最近這輪食品價格上漲的推手又是什么呢?
筆者認為驅動本輪上漲的關鍵因素與2008年的那些有所不同,。全球對于食品和飼料的需求依然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生物能源的因素也依然存在,。但兩次上漲的短期和長期含義則大不相同。
隨著發(fā)展中國家逐漸走向富裕,,首先發(fā)生的情況就是所謂的“飲食方式轉變”,。在人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動物類產品的消費也逐步上升,。而相對于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方式,,動物類產品的生產需要占用更加巨大的農業(yè)資源。因此隨著收入增加,,對食品的需求增加得更加迅速,。人口增長和飲食方式轉變這兩大因素都推動了更快的需求增長和更高的食品價格。
美國和歐盟的生物能源政策都催生了一個擁有巨大產能的生物能源工業(yè)——在美國主要是乙醇,,而歐盟則以生物柴油為主,。美國政府政策批準在2011年生產480億升乙醇,而產能則早已超過了這一水平,。
由于這一產量是由政府下達作汽油勾兌使用,,并不以乙醇,玉米和汽油價格為轉移,,由此產生的對玉米的需求也對玉米價格不甚敏感,。用經濟學來解釋的話,這一需求是高度“非彈性的”:無論價格如何,,該政策都必須接受,。
這就是我們目前(至少在短期內)所處的狀況。所增加的剛性(或者非彈性)放大了對美國或者世界其他地區(qū)實際或者預計供求差距的價格反映,。此外目前美國玉米產量的40%都已經用作提煉乙醇,,而幾年前這一比例還僅有5%左右,這意味著玉米價格必須提高以應對市場對食品,,出口和乙醇生產的需求。
歸根結底,,當前這種規(guī)定一定勾兌量的美國生物能源政策導致了短期內對供求差距的過度價格反映,。我們已經在2008年見證了這一點,如今又仿佛昨日重現了,。
但2011這場上漲根源于比以往更加廣泛的商品供應不足,。在2008年上半年,商品價格迅速上升——在下半年又以同樣的速度下跌,。而且顯然有投機行為促成了這樣的迅速波動,。
即便今年的全球糧食生產維持正常,我們依舊會在年末面對歷史上最低的庫存使用比率,。這一比率是商品價格的主要驅動因素,,因為它顯示出如果在全球某處出現短缺的話我們究竟能有多大的緩沖能力,并告訴我們究竟還剩下能維持多少個月的庫存,而如今某些關鍵商品的比率為15%——意味著我們只有兩個月的庫存,。
那么長期來說又是什么情況呢,?由于有多年的空間進行調整,我們預期對目前高漲的商品價格將會有一個有力的供應端回應,。
在世界上的許多地區(qū),,糧食產量只能達到美國的部分水平——即便是那些擁有相同氣候,土壤和其他生產要素的農業(yè)區(qū),。在美國,,在實驗產量和實際產量之間往往會出現20%的差異。而在其他地區(qū),,這一差異會達到40~60%,。原因就是在東歐,非洲和南美地區(qū)的土地都擁有巨大的增產潛力,。
隨著高糧價使得這些地區(qū)的農民獲得收益,,他們將提高產量作為回應,也最終會縮小供求缺口并增加庫存使用比率,。事實上,,隨著發(fā)展中國家容許農民提高糧食價格,這將對農村地區(qū)——也是世界上大多數貧困人口的居住地——的經濟發(fā)展產生重大推動作用,。
但問題就是發(fā)展中國家經常試圖將自己的本地市場與國際市場隔絕開來——尤其是在價格上漲之時——以保護政治影響力更大的城市居民,。這一政策也將阻撓農村地區(qū)的發(fā)展以及脫貧的實現。
上面討論的短期和長期狀況雖然都被簡化了,,但他們無一例外地體現了價格變動中某些關鍵驅動力的本質,。美國的生物能源政策無可避免地導致了對短期供應震蕩的更大幅度價格反映。但在長期來說,,更高的食品價格將成為推動全球貧困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引擎,。而這一差別將對數百萬人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
華萊士·E·泰納,,普渡大學農業(yè)經濟學教授
(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