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生病和第一次吃藥(很苦的藥)應是9個月大的事情了,。我有一個習慣,就是不論大事小事,,只要女兒要去親身經歷,,我就會提前或邊做邊告訴她,,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女兒除了怕傳說中的巫婆外,,其它事情基本上都不會太害怕,,太恐懼。對于吃藥這件事,,女兒也不會有太大的排斥,,只要身體生病了,該吃藥她就會主動吃,,有時我們搞忘了給她吃藥她還會提醒我們,。不用做父母的絞盡腦汁想辦法怎么給她喂藥,怎么做她才能接受之內的問題,。
在我的用心呵護下,,女兒的身體長得棒棒的,偶爾有些不舒服,,吃點沖劑就好了,。 女兒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生病和第一次吃藥(很苦的藥)應是9個月大的事情了。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不論大事小事,,只要女兒要去親身經歷,我就會提前或邊做邊告訴她,,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女兒除了怕傳說中的巫婆外,其它事情基本上都不會太害怕,,太恐懼,。對于吃藥這件事,女兒也不會有太大的排斥,,只要身體生病了,,該吃藥她就會主動吃,有時我們搞忘了給她吃藥她還會提醒我們,。不用做父母的絞盡腦汁想辦法怎么給她喂藥,,怎么做她才能接受之內的問題。
記得女兒第一次吃藥時,,我也為此事有些擔心,,擔心她吃進去后嘗到苦味就吐出來;但我又不想像老輩那樣在藥里加糖(對藥效有影響),以此來減少苦味;我更不想幾個大人齊上陣,,有的按腳,、有的按腿、有的弄嘴,、有的灌藥,,這樣不知會給女兒造成多么恐怖的壓力和精神負擔!
于是我在邊做吃藥的準備工作時,,邊溫和地對女兒說:“兒子(我們喜歡把女兒叫兒子)生病了、發(fā)燒了,,吃點藥藥就好了啊!”讓女兒先在思想上有個準備,,即:我要吃藥了。 在吃藥的過程中,,我把女兒抱在懷里,,和平時喂她吃飯時一個姿勢,然后繼續(xù)這樣說:“兒子生病了,,我們來吃點藥藥就好了,來張開嘴巴!啊(我也給女兒示范,,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女兒順從的張開嘴巴,。
然后把藥加水稀濕后用調羹送入女兒口中,看見女兒眉頭緊鎖,,知道是女兒嘗到苦味了,,我又趕緊用調羹喂白開水:“來喝點白開水,喝了白開水就不苦了!啊!嘴巴張大!再來幾口!,。”然后多喂幾口白開水,,女兒確實就感覺到不苦了。 “來再多喝幾口白開水,,啊!好棒啊!真乖!生病了,,就是要多喝白開水,這樣才好得快!”
女兒信任的張開嘴巴,,我邊喂白開水,,邊夸獎女兒。 正因為讓女兒了解了吃藥的整個過程,,所以她就不會對吃藥產生害怕了,,相反,還會積極配合?,F(xiàn)在女兒5歲多,,不再需要把藥磨成粉粉了,她可以主動的吃顆顆藥了,,大一點的掰成兩半就行,。
其實很多孩子怕吃藥,并不是對吃藥這件事情害怕,,而是對吃藥這件事情不太清楚,,不太了解,才感到害怕,。因為藥本身有苦味,,再加之父母的恐嚇和緊張的表情,,有的甚至是父母、爺爺,、奶奶齊上陣,,搞得吃藥跟打戰(zhàn)似的,你說這孩子對吃藥能不害怕嘛?只要父母把孩子為什么要吃藥和吃藥的利害關系講給孩子聽,,并在吃藥的過程中慢慢引導,,孩子就會慢慢接受的。 愿我助女兒輕松應對吃藥的經歷,,能對父母們有所幫助!
(實習編輯:張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