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寶寶的咽部被魚刺卡住,怎么辦?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采用坊間流傳已久的方法:吞咽飯團,、喝醋,,甚至用手指去摳。湘雅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李湘民提醒媽媽們注意,,這些做法都不正確,,會給寶寶造成更大的傷害。
專家介紹:李湘民 湘雅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副教授,,中華醫(yī)學會急診分會青年委員,湖南省中西結合急診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湖南省急診質量控制中心委員
寶寶的咽部被魚刺卡住,,怎么辦?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采用坊間流傳已久的方法:吞咽飯團、喝醋,,甚至用手指去摳,。湘雅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李湘民提醒媽媽們注意,這些做法都不正確,,會給寶寶造成更大的傷害,。
8月21日上午九點半,,李湘民副主任在湖南省圖書館一樓多媒體演示廳舉辦家庭急救方法普及講座,現(xiàn)場為讀者傳授更多急救方法,。李主任特別提醒,,五歲以下孩子的喉及氣管敏感性和保護性差,孩子嘴里含著東西大哭或大笑,,異物極易進入氣管,,從而引起窒息,家長們學幾招給寶寶排除氣管異物的急救方法非常重要,。
咽部,、食道異物急救方法
寶寶卡魚刺,千萬別吞飯團,、喝醋
孩子卡魚刺,,有些家長會讓孩子吞咽飯團、喝醋或用手指去摳來處理,,但這三種方法都不正確,。吃飯團或用手指摳,有可能會造成骨頭,、魚刺刺向更深處,,甚至易刺破食道大血管。喝醋來“軟化骨刺”,,則易刺激并灼傷食管的粘膜,,使受傷的部位擴大和加深;若小孩喝醋時不慎嗆入氣管,則可能造成聲帶化學性灼傷,,氣管水腫等,。
家長應在光線明亮的地方,讓寶寶盡量張大嘴巴,,用手電筒照亮寶寶的咽喉部,,觀察魚刺的大小及位置,如果能夠看到魚刺且所處位置較容易觸到,,可以用小鑷子,,最好用酒精棉擦拭干凈,直接夾出,。往外夾時,,爸爸媽媽要配合完成,一人固定寶寶的頭部并用手電筒照明,,另一人負責夾出魚刺,。如果根本看不到寶寶咽喉中有魚刺,但寶寶出現(xiàn)吞咽困難及疼痛,,一定要盡快帶寶寶去醫(yī)院,。
吞食異物,,多吃芹菜促消化
2-3歲的寶寶,愛將手中抓的小零件,,如棋子,、硬幣等放入口里。當家長發(fā)現(xiàn)小孩將異物吞下后,,若未發(fā)現(xiàn)嗆咳,、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等窒息表現(xiàn),,就不用太緊張,,不要設法將異物吐出來,催吐易使異物誤吸入氣管而發(fā)生窒息,。一般情況下,,異物進入消化道后,大多數(shù)諸如棋子,、硬幣,、紐扣等異物,都能隨胃腸道的蠕動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
為防止異物滯留于消化道,,可多給寶寶吃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進消化道的蠕動,,加速異物的排出,。多數(shù)異物在胃腸道里停留的時間不超過兩三天,也有少數(shù)經(jīng)三四周才排出,。每次患兒排便時,,家長應仔細檢查,直至確認異物已排出為止,。在此期間,,若寶寶出現(xiàn)嘔血、腹痛,、發(fā)燒或排黑色稀便,,說明有嚴重的消化道損傷,必須立即去醫(yī)院,。若經(jīng)過三四周仍未發(fā)現(xiàn)異物排出,,則應請醫(yī)生處理。
氣管異物急救方法
不要用手掏氣管內異物
氣管異物是典型的家庭急癥,,家長應該具備急救知識,,但是不太可能完全解決,,因此發(fā)生后應做好去醫(yī)院的準備,然后再采取合理的急救,。當寶寶發(fā)生異物嗆入氣管時,,家長千萬別驚慌,首先應清除鼻腔內和口腔內的嘔吐物或食物殘渣,,但不要試圖用手把氣管內的異物挖出來,,建議試用下面三種方法誘導異物排出。
推壓腹部法:
適用于昏迷暈倒的患者,。仰平臥,,搶救者面對患者,騎跨在患者的髖部;搶救者用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將下面一手的掌根放在胸廓下臍上的腹部,,搶救者用身體的重量,快速沖擊壓迫患者的腹部,,重復此動作,,直至異物排出。
拍打背法:
適用于新生兒和嬰兒,。臉朝下,,托下頜,頭低于軀干,。肩胛骨聯(lián)線中點背部拍擊,。轉身仰臥,低于軀干,。胸部沖擊,。
環(huán)繞腹部法:
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兩手臂環(huán)繞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病人的胸廓上和臍上的腹部。用另一只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重擊壓迫病人的腹部,。重復以上的手法直到異物排出。
(實習編輯:鄺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