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小銘銘對細小的東西只會大把抓握,,手的精細動作還沒有掌握,。于是我們就開始訓練小銘銘有意識地放下手中的東西,,進一步練習拇食指對捏的動作,,逐漸讓孩子能夠利用雙手隨心所欲的擺弄各種物件,,讓小銘銘的手的動作更加靈活,更好地發(fā)揮手的作用,。
拇食指對捏的動作開始出現(xiàn)的年齡與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有密切的關系,,一般孩子應該在9個月時拇食指對捏就能夠捏起很小的東西了,如果一個10個月大的孩子還不能用拇食指對捏捏起很小的東西,,那么,,孩子的智力發(fā)育就可能有問題,。
我給孩子買了“旺仔”小饅頭,因為這種食品很小,,味道很好,入口即化,,而且小銘銘的咀嚼動作已經(jīng)相當熟練了,,不會噎著孩子,對于快7個月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安全的食品,。
下午孩子睡醒后,,我和小王共同訓練他。
我先給了小銘銘一個小饅頭吃,,讓他嘗到這種食品的味道,,這樣他就知道這種食品是香甜的,于是就有了迫切要吃這種食物的愿望,。這時在小王的手心中放著一個小饅頭,,當小銘銘看見這個饅頭時,馬上伸出手去拿,。這時他是大把的去抓,,結(jié)果小饅頭緊緊地握在他的手心里,他把整個拳頭往嘴里送,,卻怎么也吃不著,,急得他嗷嗷叫。這時我讓小王給他做個示范動作,,將小饅頭從他的手中取出來,,送到他的嘴里,能夠吃到小饅頭,,孩子高興極了,。
訓練拇食指對捏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孩子已經(jīng)知道小饅頭是好吃的東西,,能夠吸引他去吃,,而要成功地吃進嘴里,必須要用拇食指對捏才能夠?qū)⑿○z頭捏起來放到嘴里,。這樣孩子為了滿足自己對這種食品的需求,,他必然會努力去學習或模仿拇食指對捏的動作。
緊接著小王又拿了一個小饅頭放在她張開的手心里,,然后小王手把手地教他怎么拿小饅頭放在孩子的嘴里時,,孩子用小牙“嘎吱嘎吱”地咀嚼起來,一副美滋滋的表情,。第四次小王又拿出一個小饅頭放在她張開的手心里,,這次是讓小銘銘自己拿,這時孩子的手雖然擺出了拇食指對捏的姿勢,實際上卻是拇他指把小饅頭抓起來,,由于用力太大,,結(jié)果小饅頭碎了。
我讓小王拿出第5個小饅頭,,這時孩子還是伸出右手來將小饅頭握在了拇食指的上面,,根本不是在捏拿,而是托在“虎口”上放進嘴里去了,,孩子可不管姿勢對不對,,反正自己吃到嘴里了,所以自己感覺美極了,,吃完后自己高興地笑了,。
“好了!今天就訓練到這兒,。”我對小王說,。因為我怕孩子時間長了失去興趣,而且已經(jīng)吃了些饅頭,,不能再讓他吃了,,否則會影響晚上的食欲。
訓練孩子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每次都手把手地幫助他,,但是每天有意識地訓練幾次,我想一定會學會拇食指對捏的,。
為了訓練孩子手的動作,,我和女兒很早就開始讓孩子學習翻書。女兒給小銘銘買了許多的布書(每頁是用兩層布夾著蓬松棉做成的,,可以洗),。
還給孩子買了許多四頁書: 這些四頁書每頁都是用厚厚的硬紙做成的,顏色鮮艷,,書中還有觸摸功能的訓練,,因此孩子十分喜歡,每次念書時,,我們都教他如何翻書,,有意識地讓孩子去觸摸書中的小動物,因為小馬身上有“毛”,,蜻蜓身上有薄薄的“羽翼”,,小蜜蜂身上有層“絨毛”,而且有的書里還有“摳”,、“摸”功能的訓練,。
每天給孩子看,、念這些書,不但刺激了孩子眼睛的視覺,,而且還訓練了孩子的聽力,,同時還訓練了手的精細動作。當然這些書逃不過孩子的咬啃,,因為他要嘗嘗這是什么東西,。反正這些書都能夠清洗和擦拭,也就隨他去了,。
每天在與孩子玩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讓孩子將手中的東西拿起來,、放下去也是我們的訓練內(nèi)容之一,。每當孩子拿起一件物品,玩了一會兒后,,我們都會對孩子說: 把××放到媽媽手上,、把××放在床上……。這樣做的目的不但訓練了孩子聽和理解的能力,,而且也訓練了孩子手,、眼、腦協(xié)調(diào)的功能,。
其實這些訓練都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的小事情上進行的,,只要有心,孩子就能訓練得很好,,每次我都對小王講,,什么叫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不是讓孩子非得坐在課堂上學習就是早期教育,,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處處,、時時、事事都有早期教育的機會,,關鍵是家長要做有心人,,善于引導孩子。
(實習編輯:雷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