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覺得寶寶的大小便訓練只是個生活習慣的建立問題,,與寶寶的個性發(fā)展扯不上關系,。其實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早就在他的人格理論中提出,,大小便訓練對寶寶的個性形成有很大影響,。大小便訓練影響寶寶個性發(fā)展 大小便訓練不當會影響寶寶的個性發(fā)展 弗洛伊德認為,,在1~3歲,,寶寶最感興趣的是排泄,。排泄過程和排泄后肛門的感覺會讓寶寶產生快感,。這個階段正是你開始對寶寶進行大小便訓練的時期,如要求寶寶不能隨意大小便,,要蹲專用的坐便器,。
一方面寶寶追求排泄獲得的快感,另一方面父母企圖實現對寶寶大小便的控制,,于是親子之間容易發(fā)生沖突,。 如果你對寶寶的大小便訓練過早過嚴,在寶寶的生理機能還沒有達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動時,,就嚴格要求寶寶控制自己的大小便,,這種注定的失敗可能使寶寶形成羞恥、潔癖,、過分注意條理和細節(jié),、固執(zhí)等特點。如果在訓練中,,寶寶通過過度的排泄來對抗大小便訓練,,也會導致他形成浪費、無條理,、放肆,、邋遢等特點。 在美國,對寶寶的大小便訓練并不像我國那么早,,很多幼兒園還為寶寶準備了尿布,。
而我們通常在寶寶3個月時就開始“把”大小便。這種習俗傳統(tǒng)孰是孰非不能簡單判斷,。筆者認為大小便訓練對寶寶性格的影響取決于這一過程中你的訓練方式,、要求引起的寶寶的反應及親子互動的性質。只要這個過程輕松愉快,,沒有明顯的沖突,,就不會造成消極影響。 了解規(guī)律 按需把便 如果寶寶能很好地配合你把便,,自然是件好事,,省去了你洗尿布、換褲子等諸多麻煩,。而寶寶能否配合把便,,還取決于你的水平,。
你可以通過觀察來了解寶寶的排便規(guī)律,,如他每天的大便時間往往比較固定,而且在便前會有表示,,如發(fā)呆,、楞神等。而小便,,因吃奶和吃固體食物后尿尿的頻率和次數都不一樣,,你需要多觀察,總結經驗逐漸了解寶寶的自然排便規(guī)律,,按需把便,,這樣寶寶就容易配合了,把便過程和諧而愉快,。如果你常常在寶寶有便意時未能覺察到而不把便,,或者在他沒便意時把便,都會造成在以后把便時寶寶的不配合或反抗,。
別在把便時與寶寶激烈沖突 給寶寶把便盡量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如果寶寶正在哭鬧,或因餓了,、困了心情不佳時,,不要強行把尿。有些寶寶一把尿時就“打挺”,,滿臉不高興,,但一放到床上,立刻尿尿。這就是寶寶對此的一種反抗,??赡苁悄闫綍r對寶寶的大小便過于關注或要求過嚴了。
這時,,不要強迫寶寶一定把尿拉出來再把他放下,,更不要嚴厲地說一些威脅的話。這種激烈的對抗會使寶寶形成固執(zhí),、反抗的個性特點,,即使他在你的嚴格訓練下妥協(xié)了,也會因此形成拘謹,、過分注意條理和細節(jié)等個性特點,。 不斥責寶寶的“事故”大小便 寶寶到了2歲以后,大小便的意識增強了,,這時對大小便的訓練也要隨之加強,。
很多時候,寶寶能在你的提示下自己蹲便盆,,但這種能力畢竟剛剛發(fā)展,,他還沒有足夠成熟的表達能力和行為控制能力,因此尿濕褲子,、把大便弄在身上及夜里尿床的事件在所難免,。對這些頭痛的“事故”大小便,你應有寬容的態(tài)度,。寶寶畢竟還小,,他不是故意制造麻煩,請不要嚴厲地斥責他,,更不要懲罰他,。斥責和懲罰會增加他對你的恐懼,造成親子間的隔閡,,更重要的是這會使寶寶對自己形成一種羞恥感,,形成自卑、潔癖和拘謹的性格,。
(實習編輯:張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