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嬰幼兒眼部體檢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基本沒有人帶孩子到眼科做檢查,。寶寶的眼睛水汪汪,但是如果寶寶的眼睛有問題,,爸爸媽媽就要注意了,。專家為您列了5種病,家長要仔細閱讀,。
早診早治出生半年內查視力
我國對嬰幼兒眼部體檢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基本沒有人帶孩子到眼科做檢查。陳剛說,,國外的寶寶半歲時就要到醫(yī)院進行眼部體檢,,2歲會使用圖形視力表,,3歲即會看“E形”視力表。
寶寶家長可用家庭自測的方式來判別孩子的視力情況,,一般先遮擋住孩子的一只眼睛,,然后將一個大玩具遞給孩子,如果孩子哭鬧或沒有任何反應則證明沒有遮擋的眼睛有問題,,如果孩子拒絕或伸手抓玩具,,則表明正常。
另外,,兒童眼球嬌嫩,,自護能力差,,若遭受外傷,,又未及時合理處置,常導致嚴重視力損害,,甚至失明或失去眼球,。對于兒童眼外傷,一定要及時治療,,使損害降到最低點,。
紅眼病滴眼藥水即可解決
目前是急性卡他性結膜炎的高發(fā)季節(jié),急性卡他性結膜炎即人們常說的“紅眼病”,,直接接觸細菌是其致病原因,。嬰幼兒期間,免疫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建立,,不能正確識別有害細菌是“異己細胞”,,一旦把它當成自己的朋友,將很快被感染,。
急性卡他性結膜炎常見的致病菌有肺炎雙球菌,、流行性感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等,,細菌可以通過寶寶的小手,、用品、飲用水等多種媒介傳播,。
該病傳染性極強,,發(fā)病時有流淚、異物感,、燒灼感,,寶寶的一般表現(xiàn)為經常揉搓眼睛;大量膿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從眼睛里流出,早上醒來時,,睫毛被分泌物粘住不能睜眼,。
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患有結膜炎后不必驚慌,,只需帶孩子到醫(yī)院治療即可,一般滴抗生素類眼藥水即能解決問題,。
多色彩居室有效防弱視
我國弱視兒童人數(shù)相當“可觀”,,每100個兒童中就有3個是弱視。
寶寶的眼球經檢查一切正常,,而單眼或雙眼視力低下,,即使戴矯正鏡后視力仍不能達到孩子所屬年齡應有的視力時,可確診為“弱視”,。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不能接受太陽光照射,,常把居室的窗簾拉上,帶寶寶出門時,,小車子用布蓋著,,這些做法均不合適。其實即使在明媚的陽光下,,只要嬰幼兒眼睛不直視太陽,,眼睛就不會受損傷,恰恰相反,,多見光亮對嬰幼兒眼睛發(fā)育還有促進作用,。
把寶寶的房間打扮得像童話世界一樣花花綠綠并非為了好看,它的最大作用是刺激嬰幼兒對色彩的反應,。陳剛說,,除了買玩具要挑選鮮艷的顏色外,還要注意個頭兒要大,,因為孩子視力在6歲之前,,不能和成人相“媲美”。
弱視治療應“趕早集”,,年齡越小治愈率越高,,一旦超過14歲,治愈基本無望,。
“貓眼”厲害危及生命
今年8月根據上海盲童袁靚事跡改編的電影《太陽》開機投拍,,18歲的袁靚出生不久就被摘除雙眼球,病因就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她坦然面對生活,,學鋼琴、學琵琶,、學寫作,,成為殘疾人中最堅強的人之一。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眼病中較常見的惡性瘤,,好發(fā)于1~5歲,,25%的患者為雙眼同時發(fā)病,,該病起于胎兒時期的基因突變,有遺傳因素,。早期可經瞳仁看到眼內有灰白色或淡黃色反光,,猶如“貓眼”,也有人稱之為貓眼病,。
視網膜母細胞瘤目前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法,,臨床中遇到的病人大部分已經到了晚期,不得不摘除眼球,,只有這樣才能挽救生命,。如果在最早期發(fā)現(xiàn),可以采取激光,、放療等方式保住眼球,、維持殘存的視力。
補充維生素A預防角膜軟化癥
維生素A,、蛋白質缺乏可導致角膜基質溶解,,使嬰幼兒患上角膜軟化癥。維生素A人體不能自產,,必須由外界供給,前些年生活條件差時,,缺乏維生素A的嬰幼兒較多,,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缺乏維生素A的現(xiàn)象已經不多見了,,但如果沒有采取母乳喂養(yǎng)或母乳不夠,,嬰幼兒斷奶時,仍可造成維生素A的缺乏,。
據陳剛介紹,,雖然目前角膜軟化癥病人不多,但維生素A對眼睛的作用是巨大的,,夜盲癥就是缺乏維生素A導致的疾病,,因此應及時給予補充。母乳,、動物肝臟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平時嬰幼兒應多食豆奶、牛奶和魚肝油,。
(實習編輯:劉茵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