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教育,現(xiàn)代的父母基本上都反對那種填鴨式的灌輸,。一想起灌輸,便會與不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痛苦狀聯(lián)系起來,。很多父母和老師都已經(jīng)意識到灌輸?shù)奈:π?,并開始采取讓孩子在快樂和游戲中學習的方式。這當然是一種教育的進步,。
可是,,有一種灌輸會喬裝打扮,它戴上“快樂”的面具,,披上“游戲”的外衣,,讓人輕易不能察覺其灌輸?shù)谋举|(zhì)。
前些天,,一個朋友帶孩子來家里玩,。孩子不足2歲,看到色彩鮮艷的套塔很有興趣,,便坐在地板上玩起來,。孩子媽媽坐在旁邊準備指導她,并告訴她:先套大的,,再套小的,。孩子剛剛套上兩個圈,當然是沒有按照大小次序,,媽媽及時阻止:“這樣不對,,要先套大的”,語氣當然也是溫和的,,并把套錯的圈拿下來,。然后拿起最大的那個圈給孩子:“你看,這個藍色的最大,,我們先套這個,。”孩子接著套下去,,只要孩子套得不對,孩子媽媽就會立刻指出錯誤,,并幫助孩子糾正,,而孩子套對的時候,媽媽當然也絲毫不吝惜表揚和夸獎,。這樣,,孩子在媽媽的幫助下很快就套好了。當孩子媽媽鼓掌并夸獎她能干的時候,,孩子笑了,,但我卻覺得她的眼神里好像少了點什么。
整個游戲過程中,,孩子似乎沒有怎么不快樂,,但是不是仍然是一種灌輸呢?
讓我們來一步步揭開灌輸?shù)拿婕啺伞?/p>
孩子學會了嗎?孩子在媽媽的教導下也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學會”套塔,但孩子可能不過是記住了套塔的順序(孩子的記憶力的確是驚人的),,而并不是真的有了大小的感覺甚至概念,。
孩子快樂嗎?游戲中,媽媽好像沒有強迫孩子,,孩子也笑了,,看起來是快樂的。但這種快樂是來自游戲本身的快樂還是贏得掌聲后的快樂呢?實際上,,成人通過心理暗示和不恰當?shù)墓膭畎炎约旱囊庵緩娂咏o了孩子,,采用的辦法是:套錯了就會被糾正,而按大人的方法則能獲得夸獎,。
孩子感興趣嗎?媽媽只是從大人的效率觀出發(fā),,想盡快把大小的概念和知識傳輸給孩子,但卻沒有給孩子自己摸索和犯錯誤的機會,。孩子的興趣在這種狀況下能持久嗎?果然,,孩子玩了兩分鐘,就有點厭倦了,。
媽媽的這種方法與灌輸在本質(zhì)上又有何不同呢?
看到孩子已經(jīng)興致索然,,我就說,“來,,阿姨陪你玩一會兒,。”我先給她按照正確的順序套了一遍,而其間我會有意地先拿錯一個,,“唉呀,,套不下去了,我們換一個試試,。”示范過后,,我讓孩子自己套,。當孩子拿錯的時候,我并不阻止她,,只是說,,“好的,,試試看……嗯,,不錯,套上了,,好像有點小,。”無論她是否愿意換,我都讓她繼續(xù)下去,。等全部套完,,我就說,“不錯,,這是一種套法,。這里還有兩個沒套上,我們換一種方法來套,,怎么樣?”此時,,孩子的興趣又上來了,自己開始擺弄起來,,試試這個再試試那個,。見她開始專注和投入了,我就不再說話了,,同時用眼神示意孩子的媽媽不要糾正她,。而當孩子總是試錯的時候,為了避免她出現(xiàn)煩躁情緒,,我也會拿起正確的那一個:“試試這個,,怎么樣?”對于一個快2歲的孩子,這個游戲其實不難,,雖然以前沒玩過,,但孩子擺弄一會兒很快就找到了規(guī)律。當孩子成功地套好后,,她興奮地看著我們,,那種眼神看起來真的很有光彩。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你每告訴孩子一個答案,,就剝奪了孩子一次學習的機會。”對此,,我深有同感,。而且,,我也認為,在不恰當?shù)臅r候告訴給孩子答案,,實質(zhì)上就是強制性的灌輸,,即使是在快樂和游戲中把答案告訴孩子。
(以上內(nèi)容僅授權(quán)39健康網(wǎng)獨家使用,,未經(jīng)版權(quán)方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實習編輯:蘇靜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