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個案:
上周末,五歲的洋洋和媽媽在客廳玩積木,,洋洋正在用積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媽媽看著快到做飯的時間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媽媽要去做飯了,一會兒,,你自己再搭會兒積木,,就去看會兒書,等媽媽做完飯再陪你玩,。
洋洋正玩得高興,,聽媽媽這么一說,馬上大叫起來:“不行,,媽媽要陪我玩,。”“媽媽要去做飯,你不吃飯了嗎,?”“那也不行,!”洋洋說著,開始大哭起來,。媽媽也生氣了,,“我不是跟你說做完飯再陪你玩嗎,你怎么聽不懂話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勁地哭吧,!”媽媽說完,氣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聲大哭起來,。媽媽就是想不通,這個孩子怎么聽不懂大人的話呢,?怎么越說哭得越厲害呢,?
專家分析:
洋洋是聽不懂媽媽的話嗎?媽媽說的“要去做飯”的話,,洋洋肯定是聽懂了的,,但是后來媽媽看到洋洋堅持讓自己陪著玩,并哭起來,,這時媽媽說的,,“你哭吧,你使勁地哭吧,!”這句話洋洋是沒有聽懂的,,因為洋洋在媽媽說完后,,反倒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記得我聽一位小學(xué)校長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上課鈴響了,,三個一年級的小男孩滿頭大汗地跑回教室,,“報告!”三個孩子站在班級門口向老師大聲喊著,。“喲,!你們還回來呀,再玩會兒去吧,,別急著回來呀,!”三個男孩聽完,轉(zhuǎn)身就向外跑,。“回來,!”老師哭笑不得。后來,,校長幫著老師分析:鬧出這個笑話,,錯不在三個男孩,而是因為教師不了解一年級孩子的特點,。這個老師原來經(jīng)常教高年級,,說“反話”學(xué)生也能聽出來,等到再教低年級時,,因為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還不成熟,,孩子聽不懂老師說的反話,才鬧出這樣的笑話,。
洋洋的媽媽也是犯了相似的錯誤,,對孩子的年齡特點不了解。這個年齡的孩子,,不能理解反問語氣的話,,因此要用正面鼓勵的方法,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而不適合用否定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學(xué)齡前期和學(xué)齡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榜樣作用和積極的正面引導(dǎo),孩子的行為以模仿學(xué)習(xí)為主,,要讓孩子怎樣做,,就先做給孩子看,孩子對一些語言指令往往不會有直接反應(yīng),,家長必須輔以身體語言,如手勢,、動作,,讓孩子明白家長說的是什么意思,。同時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轉(zhuǎn)移需要一個過程,,要給孩子一段思考的時間,。針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在給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特點,,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讓孩子自動地隨著你的要求轉(zhuǎn)移自己的行為,。下面給出的一些辦法就是幫助家長化解洋洋出現(xiàn)的類似問題。
事前先給孩子一些“心理準(zhǔn)備”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戲之前,,可以先將時間安排告訴孩子,,讓孩子有心理準(zhǔn)備。如,,媽媽提前告訴洋洋,,“現(xiàn)在是四點,我們可以先搭會兒積木,,四點半媽媽就要做飯了,,你要自己看會兒書或自己玩一會兒,等吃了飯,,媽媽還可以陪你玩一個小時,。”孩子雖然還沒有時間觀念,但大概會知道時間是怎樣安排的,,就會比較有心理準(zhǔn)備,,到需要改變活動時,也能比較容易接受了,。
模仿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在三歲以后已經(jīng)開始能判斷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即有了一些簡單的判斷能力,,孩子玩得高興時,,不肯結(jié)束游戲,也不愿意讓媽媽離開,,情緒會有一些表現(xiàn),,家長可以模仿這些表現(xiàn),孩子看到大人做出這樣的行為,,很快會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問題,,也會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如看著孩子要哭,媽媽就假裝哭,,“我不干,,我還想玩!”邊假裝哭邊說,。孩子一般都會破涕為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緊張情緒也會有所緩解。
結(jié)束游戲要“事先聲明”
在游戲之前告訴孩子時間安排,,也會由于孩子的記憶力保持時間比較短而忘記,,還要在玩的過程中,不斷提醒孩子,,“事先聲明”,,以防孩子因為忘記而“變卦”。如,,“寶寶,,再玩十分鐘媽媽就要去做飯了,只能再陪你搭完這個樓房了,,剛才我們說好了,,是不是?”讓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諾,,也提醒孩子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
(實習(xí)編輯:吳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