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你的作業(yè)寫了,乖,。”“不!我不想寫作業(yè)!”一聽到寫作業(yè),,孩子一陣哀嚎,殊死抵抗,。每逢暑假,,這樣的場面想必家長們都不陌生。而平時,,我們也總有遇上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那有些什么好方法,可以讓良好的建議順利進到孩子耳朵里呢?
麗云好不容易說服老公,,和自己一起參加一個家庭教育的講座,。老公覺得自己根本沒必要聽這些東西,但麗云卻覺得,,老公很喜歡諷刺六歲的兒子,,有幾回兒子明顯不高興了,老公卻毫無感覺,。麗云想,,這也許是個讓老公意識到問題的好機會。
講座的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幾位家長上臺,,分別扮演家長和孩子。其中八段對話是,,家長說:“你穿的是什么啊?穿成這樣,,你肯定會得到很多夸獎。”而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是:“我討厭被嘲笑”,、“我真沒用”,、“真想報復(fù)”,。麗云感覺到,,身旁的老公微微一怔,。看完臺上的表演,,麗云半開玩笑地跟老公說,,我們可沒少折磨兒子。這樣的說話習(xí)慣,,不僅每個都用過,,還不是一次兩次了。
在尊重中解決沖突
邊聽講座,,麗云邊想起了幾件事,。一次兒子放學(xué)回家,看上去有點不高興,,麗云問他,,“你干嘛撅著嘴?嗯?”誰知兒子對自己的關(guān)心一點也不領(lǐng)情,反而跑進房間里關(guān)上門,。還有一次到了吃飯時間,,孩子卻想去小朋友家玩,在跟麗云回家的路上,,兒子一直嘟囔,,抱怨了媽媽一路。
趁著課間休息,,麗云向老師詢問,,碰到類似的情況,自己究竟該怎么說,,孩子才會聽?老師告訴麗云,,孩子不愿意聽話,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孩子覺得沒人關(guān)心自己的感受,,第二是孩子和父母的需求有沖突。而麗云的問題,,恰好都是由這兩個原因產(chǎn)生的,。
“要表達你的關(guān)心,孩子需要的是你理解和支持他的感受,。”老師建議麗云,,當(dāng)孩子看起來不高興時,麗云可以替孩子說出感受,,比如,,“你看起來有點不高興,是怎么回事?”而第二件事,老師給麗云的建議是,,畢竟兒子還是回家吃飯了,,你要肯定他做得好的地方,遵守了按時回家吃飯的約定,,沒有爆發(fā)大的脾氣,,很好地管住了自己,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做得對的地方,,再接受生活中的規(guī)則。
讓孩子聽你說
傾聽
有時候,,注意克制自己想教孩子的念頭,,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辦法。先耐心聽聽孩子說,,用“嗯”,、“是這樣”配合他的講述過程,等他說完之后,,再告訴他自己的想法,。
少用否定詞
在吃飯時間,孩子卻想出去玩,,那么你可以這樣說,,“可以啊,吃完飯就去吧!”而不是,,“不行,,要吃飯了!”當(dāng)孩子的想法和一些日常規(guī)則相悖時,用肯定的方式告訴他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既能教給他規(guī)則,又不會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發(fā)脾氣的時候
孩子發(fā)脾氣時,,恐怕是什么都聽不進去的,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不能傷害媽媽(爸爸),。用身體抱住他,試圖讓他安靜下來,。如果孩子實在掙扎得厲害,,可以拿個枕頭,,和他一起捶打,,把脾氣都發(fā)泄出來,。等孩子安靜以后,就能進入順暢的溝通階段,。
(實習(xí)編輯:徐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