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問阿姨親,還是媽媽親,?
隨著就業(yè)競爭的加劇,,把孩子的日常照看委托給保姆的媽媽越來越多,極端的例子,,是一周見不了孩子兩天,。
而發(fā)現(xiàn)孩子在情感上依賴保姆,,又不免妒火中燒。表現(xiàn)為當(dāng)著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為,,或者要孩子做出選擇:是媽媽親,,還是阿姨親?有一位外企白領(lǐng)因為兒子過分黏保姆,,接連換了四任保姆來爭搶孩子的情感所有權(quán),,結(jié)果弄得四歲的兒子變得特別膽小、怕黑,,沒有安全感,。
◎ 觀點:
再盡心盡力的保姆,都無法替代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再忙的媽媽都應(yīng)保證每天與孩子接觸45分鐘到一個小時,,此時的媽媽應(yīng)關(guān)掉手機,好好沉浸在孩子為你提供的純真環(huán)境里,。要知道親子互動不僅使孩子得益,,媽媽也是受益者,它令你體驗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樂,。
2. 總說我不如隔壁小孩
十個媽媽八個逃不出攀比的怪圈,從誰的孩子長得白,、個兒高,,到誰的孩子會背唐詩宋詞;從誰的孩子過了鋼琴8級,,到誰的孩子書法已赴日展覽……媽媽們在一起咬完耳朵,,回來看到自家怯懦平常的孩子,免不了急火攻心,,絮絮叨叨,。
6歲的何童很不高興他家樓上就有這么個榜樣:早上6點半,樓上的小姑娘已經(jīng)在唱英文歌,;晚上10點鐘,,樓上的鋼琴練習(xí)曲還在不厭其煩地奏響,同樣是6歲,,同樣是大學(xué)老師的孩子,,人家女兒怎么強過我家的兒子這許多?媽媽一面對兒子嚴(yán)加督促,,一面止不住嘆息:我要有個乖巧的女兒就好了,。
6歲的何童有一天終于將嘮叨不休的媽媽徹底噎住:你想要樓上的王菁做女兒,我還想要樓上的王菁媽媽做媽媽呢,,人家王菁媽媽比你漂亮,,比你有學(xué)問!媽媽的臉不禁變得煞白,。
◎ 觀點:
可以說,,愛攀比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正是因為沉緬在對兒女前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她才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擊孩子的習(xí)慣,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做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小孩最終會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為,。
此外,,攀比造成的苛求也將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4歲以下的孩子,,如果總聽媽媽說自己不如鄰居及同事的某個小孩,,心理壓力會增大,會有被拋棄的恐慌,。而當(dāng)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媽媽都無法拋棄自己時,,向上的動力也會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甚至,,他會反諷自己的媽媽不如某某同學(xué)的媽媽漂亮有學(xué)問,。此時,,作為媽媽,你將如何面對這一尷尬的局面,?
3. 總說這也不準(zhǔn),,那也危險
生性敏感的媽媽特別容易就孩子的安全問題反復(fù)提醒、嘮叨,。
6歲的萌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媽媽沒有下班,,她從幼兒園回來只能跟保姆呆在家中看電視,不能到大院里去瘋,。媽媽總是以報紙上拐賣兒童或看護(hù)不力導(dǎo)致兒童受傷致殘的例子來嚇唬她,,久而久之,,萌萌就變成徹徹底底的電視兒童,見了陌生的客人連招呼也不打,,而是像老鼠一樣躥進(jìn)小房間里,,半天也不出來。
◎ 觀點:
在為孩子提供過度保護(hù)的媽媽眼里,,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護(hù)能力,,需要父母撐起保護(hù)傘亦步亦趨。她不會想到她的言行,,給孩子造成世界處處是陷阱的錯覺,,最終將使孩子擁有相當(dāng)極端的性格,一是性情封閉內(nèi)向,,怯懦無比,,甚至出現(xiàn)交流障礙;二是部分孩子長成后很可能成為膽大妄為的青少年,,你越是說那是禁果,,他越覺得可能那是美味。這就相當(dāng)危險,。
因此,,與其過度保護(hù),不如規(guī)定幾條基本的原則,,或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hù)的幾點要訣后,,大膽放手,讓孩子在盡可能大的活動范圍內(nèi)盡心體驗自由,。
4.希望我的朋友都是優(yōu)等生
8歲的天奧這樣描繪她的媽媽:媽媽總希望我的朋友都是十項全能的優(yōu)等生,,會彈鋼琴、會游泳,、會打羽毛球,、繪畫比賽也得過優(yōu)勝獎當(dāng)媽媽發(fā)現(xiàn)我最好的朋友只是一個中等生時,她失望極了,。
如果天奧長到15歲,,她的媽媽仍沒有改變的話,她會說:媽媽是個功利心太強的人,,所以,,我交了什么樣的朋友都不會告訴她。這種溝通大堵塞,,難道是媽媽們期待的嗎,?
◎ 觀點:
功利心較強的媽媽都希望孩子能交到榜樣朋友,認(rèn)為只有交到的朋友強于孩子,孩子才能從朋友處有所獲得,。這樣去理解朋友二字未免過于狹窄,,想一想你交往的朋友都在學(xué)歷或仕途上強于你嗎?一個有意思的朋友,,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詼諧風(fēng)趣打動我們,孩子也一樣,。
5. 從不蹲下來和我看螞蟻搬家
一位臺灣的暢銷書作家說:女兒給了我又一次體驗童心的機會,。她號召媽媽蹲下身來,恢復(fù)兒童的本能,,以兒童的視角看世界,,從兒童的視角看過去,這世界有更美妙的細(xì)節(jié),,這是我們成年人無法體會到的,。所以,不要譏笑某些媽媽與幾歲的兒女一樣穿卡通套頭衫,,伏在草叢里捉蚱蜢,,或者為風(fēng)箏的纏繞大呼小叫,這都是童心未泯的表現(xiàn),。
兒童心目中最無趣的媽媽,,就是你喚她來看肥皂泡上的彩虹,或者來看搬家的螞蟻軍團(tuán),,她瞄一眼,,就很淡漠地說:你怎么老關(guān)注這種沒意思的東西?你的鋼琴彈了沒有,?英語磁帶聽了沒有,?
◎ 觀點:
童心已泯的媽媽往往能得到孩子的真心獎賞,往往,,是你跟孩子趴在草叢里玩累了以后,,孩子會帶你去看一個他的秘密花園,一個只有他和幾個小伙伴知道的地方,。他們,,常常來這里互訴煩惱和心事。他把媽媽帶到這里,,表明他已將你視作最貼心的哥們,,他愿意對你說一說私房話了。與孩子在一起盡興玩耍,,是做媽媽的打開孩子心扉的重要途徑,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樣,你念對咒語,,孩子的心門才會訇然而開,。
6. 太喜歡看長篇電視肥皂劇
9歲的蓓蓓說,她最討厭媽媽看長篇肥皂劇,,每部片子都長達(dá)40到100集,,媽媽一看上癮就不跟她玩了:有一次我們?nèi)ゼ文耆A主題游樂園,玩到晚上七點鐘我還不肯走,,媽媽就大發(fā)脾氣,。等我答應(yīng)馬上回家,媽媽又主動說要送我兩個漂亮的陶瓷娃娃做禮物,。
我知道,,媽媽轉(zhuǎn)怒為喜,不過是她馬上又可以回去看連續(xù)劇罷了,。我真的很傷心,,難道媽媽把看電視看得比我還重要?蓓蓓說,,她最開心的日子就是家里停電:上次停電兩小時,,媽媽不得不點蠟燭,教我們在墻上玩手影游戲,。
蓓蓓從此希望再停一次電,,令她失望的是,停電的機會卻再也不來了,。
◎ 觀點:
超級電視迷媽媽總以為自己在家呆的時間夠長,,對孩子的起居照料也夠多,然而,,除此之外呢,?媽媽對著電視度過居家的分分秒秒,對孩子而言,,她等于人在心不在,。因此,專家的建議是:一家人每周至少應(yīng)設(shè)置兩天關(guān)電視日,,一家人共同閱讀,、交談或游戲;平日開電視時,,最好只開一臺電視機,,媽媽應(yīng)選擇電視節(jié)目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帶孩子看馬戲,、魔術(shù),、音樂類的電視,,與孩子交流對電視節(jié)目的看法,從而把看電視的活動演化為親子溝通的平臺,。
7. 絕對不肯吃一點點虧
甘甜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活動課上,,被后面的謝雨欣從滑梯上推下,擦破了額頭,。事后,,老師們輪番找肇事的小雨欣談話,又令他對甘甜道歉,,雨欣父母知曉后又再三來探望甘甜,,表示如果要上醫(yī)院檢查,一切費用他們來付,。
本來也就是一場虛驚,,甘甜頭上貼了一片邦迪創(chuàng)可貼,已經(jīng)止血止疼,,結(jié)果,,次日被前來接孩子的甘甜的媽媽知道后,非要帶孩子去醫(yī)院做全身檢查不可,,對于甘甜我跟雨欣是好朋友,,我們已經(jīng)和好了、我不想去醫(yī)院打針,,甘甜媽媽橫眉立目道:這個時候不檢查,,以后出了毛病誰負(fù)責(zé)?又言,,摔了我的寶貝,,就這樣不聲不響地完事啦?
甘甜被媽媽拉著,,去兒童醫(yī)院轉(zhuǎn)了半個樓,,開了一大堆化驗檢查的單子,雨欣父母陪著,,雙方的態(tài)度愈來愈微妙起來,。
這其中的尷尬,連6歲的甘甜也看出來了,,出門時,,她終于低低地抱怨:媽媽你真丟人!甘甜媽媽有些摸不著頭腦:誰丟人啦,?理不是在咱們這邊嗎,?
◎ 觀點:
在我們抱怨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自我中心、越來越不懂得寬忍二字的時候,,我們先要檢討自己:作為媽媽,,我們給予孩子有容為大的身教了么,?很多媽媽,從小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讓,,要得理不饒人,,從根本上說,,是將敢于競爭與利益上的爭搶相混淆了,,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團(tuán)隊協(xié)作精神的孩子,,將來即便有一技之長,,因為人的刻薄自私,也很難獲得團(tuán)隊的認(rèn)可,,最終也難有大的出息,。為何不對孩子間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處理伙伴間的矛盾,,對其未來的人際交往能力,,將有莫大的益處。
8. 講話不算數(shù)
事不過三,,現(xiàn)在5歲的史小新已經(jīng)不相信媽媽會帶他去日本狄斯尼樂園的承諾了,,媽媽是一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由此,,當(dāng)媽媽生氣于小新的某些作為,,發(fā)誓要處罰他時,史小新也滿臉的無所謂,,媽媽會忘記的,,她連狄斯尼樂園也沒有帶我去呢,怎么記得住這一禮拜都不讓我看動畫片,?
◎ 觀點:
連五六歲的孩子也會尖銳地指出媽媽不守信用,,那么,我為什么要守信用,?總是打承諾牌的媽媽,,其出發(fā)點都沒錯,是希望給孩子進(jìn)步增添一點物質(zhì)刺激,,使之有動力,。然而,媽媽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各種理由,,卻使承諾帶來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
假若媽媽總是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客觀理由,那么,,孩子將來也會為自己做不到的事尋找各種借口,,而不從自身尋找原因,,從不道歉及反省自我。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后果,?
9. 對我朋友比對我還親熱
在家中開過一次生日party后,,5歲的陽陽再不肯邀集同班小朋友來開圣誕party了,因為,,上次媽媽切蛋糕把最小的一塊給了我,。拍了三十幾張照片,只給我拍了兩張,。
事隔幾個月,,陽陽提起媽媽的不公平,眼淚又在眼眶中打轉(zhuǎn),,媽媽說,,那是待客的禮貌,又說陽陽小氣,,是小兒科科長,,陽陽竟捂著耳朵尖叫起來,反正我再也不要人來家玩了,,別的小孩子一來,,人家就成了太陽,媽媽專門圍著人家轉(zhuǎn)我討厭媽媽,!
◎ 觀點:
把最親的媽媽視為自己的專利品,,不允許媽媽對別人表現(xiàn)出親密(包括爸爸),是幼童的特有心理,,這種霸道的心態(tài),,事實上是幼童心理上構(gòu)筑安全感的一種方式,媽媽不必為此感到過分憂慮,。過了2歲到5歲這一階段,,從6歲起,隨著兒童交往圈的擴(kuò)大,,及情感寄托的多元化,,他會逐漸學(xué)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媽媽的關(guān)懷,他的妒意,,也不會如小時那么激烈了,。
(責(zé)任編輯: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