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社會壓力真的很大,,父母又要忙事業(yè),又要照顧孩子,,有時候會覺得力不從心,。即使把孩子交給老人撫養(yǎng),,父母也要多抽時間去陪陪孩子,有時間就要和孩子在一起,。條件具備的話,,不論多苦,最好還是把孩子留在身邊吧,。
教育專家提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3歲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上全托幼兒園,,也不要全權交給老人或小保姆撫養(yǎng),。因為3歲以前的孩子,正處于心理發(fā)育的重要時期,,孩子的各種基本的能力都在這一時期形成,,孩子需要父母的精心培養(yǎng)。如果父母缺席了孩子3歲以前成長的關鍵期,,那么不僅不利于父母與孩子的感情培養(yǎng),,還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陰影。
父母是孩子的直接監(jiān)護人,,父母的主要責任就是教育子女,。雖然3歲以前的孩子非常難帶,把孩子送到全托幼兒園,,或者交給老人或請保姆幫忙,,可以省去很多麻煩,但這絕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首先,,把孩子交給老人或保姆帶,不利于孩子的啟蒙教育,,因為老人往往知識陳舊,,保姆通常不會盡心,而且多數(shù)保姆知識水平不高,。另外,,由老人或保姆帶大的孩子,往往與父母處不好關系,,或者說沒有父母和兒女間的那種親情,。
有一對夫妻,他們的孩子從小跟著姥姥長大,,雖然成績一直不錯,,考上了北大,但由于長時間不在父母身邊,跟父母一直比較別扭,,說話做事總是有些生分,。孩子上大學期間偶爾回一次家,與父母鬧點矛盾,,就馬上打電話到姥姥那兒“告狀”,。這對夫妻非常后悔地說,這也是他們的教訓,,他們當時因為工作忙,,孩子一生下來,就放在姥姥家,。雖然同在北京,,但他們每周頂多過去看兩次,基本不管她的教育,。姥姥一門心思養(yǎng)育這個外孫女,,雖然養(yǎng)得不錯,但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那種親情,。
養(yǎng)育孩子父母責無旁貸,,不要為了貪圖省事,把孩子交給他人撫養(yǎng),。但如果實在抽不出時間看管孩子怎么辦呢?忙于工作的父母可以白天把孩子交給老人照看,,但晚上、周末和節(jié)假日一定要抽出時間與孩子相處,。每天如果有兩小時以上跟孩子在一起,,對培養(yǎng)親子關系、進行啟蒙教育,,都是有相當?shù)暮锰幍摹?/p>
其次,,一般說來,老人對孩子照顧多,,教育少,。“隔代親”使老人對孫輩疼愛有加,百依百順,,溺愛現(xiàn)象非常普遍,。生活中,我們見過這樣的例子:父母想教兒女學點東西,,而老人往往說,,小乖乖累了,該休息了,,明天再學吧,。別把眼睛看壞了,。還反過來責怪兒女不心疼孩子,。也是因為太疼愛孩子的緣故,,老人特別看不得孩子受一點點傷害和委屈,對孩子特別護短,。這樣下去會讓孩子變得十分自我,,忽視別人的意見和感受,最終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一般老人出于保護孩子而限制孩子的活動,,不讓孩子多出門。這樣的孩子從小缺少和同伴的交往,,長大后容易變得膽小,、懦弱、羞澀,、孤僻,,甚至出現(xiàn)人際交往恐懼癥。
由于磊磊的父母忙于工作,,磊磊被交給奶奶帶,。磊磊的父親是獨生子,磊磊家也只有磊磊一個男孩兒,。因此,,奶奶簡直把磊磊當成了自己的心頭肉。
一次,,早飯過后,,奶奶帶著磊磊外出散步。小磊磊自己太興奮,,掙脫了奶奶的手,,一個人跑了起來,奶奶在后面踮著小腳攆孫子,。沒跑多遠,,磊磊就摔了個狗吃屎,胳膊也蹭爛了,。奶奶步履蹣跚地趕到,,扶起地上的小孫子,嘴里不住地說:“寶貝兒,,讓你別跑你非要跑,,這不又摔了!來,奶奶抱,,再別亂跑了!痛不痛啊?”
孩子走路時常摔跤或磕著碰著,,這都是很正常的,,但老人不會對孩子這么說,他們往往將之歸因于地不平,,或路上的東西擋了孩子的道,。這使孩子從小產(chǎn)生一種錯誤的“外歸因論”,缺乏抗挫折能力,,長大后如果遇到困難和失敗,,都會歸因于外界環(huán)境,對社會缺乏適應能力,。
在孩子的眼睛里,,爸爸如山一般雄偉,媽媽似海一般溫暖,,爸爸媽媽是無可替代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無論老人或保姆的知識水平有多高,,都無法撼動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尤其是父親的作用。缺少父愛的孩子,,長大后會變得懦弱;而母愛的缺失,,會對孩子心理造成重大的傷害,成為孩子一生抹不去的傷痛,。
所以說,,父母之愛具有不可替代性,絕不可以把嬰幼兒期的孩子“寄存”在別人家里,,父母應該堅持親自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這是人類的本能,更是每個父母應該盡到的義務,。
(實習編輯:伍時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