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夏令營的輔導(dǎo)員發(fā)現(xiàn)美國孩子膽子特別大,他們不怕天黑,,不怕單獨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蟲野獸;說話"沖",,善交際,一般也較有主意,,敢想敢闖;不需要大人陪伴,,也從來沒出過什么險情。
在這方面其他國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國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呢?具體做法有以下6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1、自立訓(xùn)練從幼兒開始,。美國很多孩子從嬰兒時期就獨居一室,。孩子長到三四歲,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長就給買一種很小很暗的燈,,徹夜亮著,以驅(qū)逐孩子對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覺前父母到孩子房間給孩子一個吻,,說:"孩子,我愛你!晚安!做個好夢!"就回自己的臥室了,。孩子就抱個布狗熊,、布娃娃之類的玩具安然入夢。
2,、決不總是圍著孩子轉(zhuǎn),。美國人很愛孩子,但不會總是抱著,、盯著孩子,。六七個月的孩子就自己抱著瓶子喝水、喝奶,,大一點就自己學(xué)用刀吃飯,。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決不喂,,總是讓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戲也是自己一個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塊做,很少纏著父母,。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給祖父母或花錢寄放別人家,請人帶幾天,。家里辦晚會或去參加別人的宴會,,也看不到家長總牽著自己的孩子。
3,、讓孩子接受鍛煉,。工程師杰姆斯帶著3歲的兒子到城外10公里的鄉(xiāng)下看望父母。吃過晚飯,,天已黑,,進(jìn)城的公共汽車已經(jīng)停開發(fā)。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卻帶著兒子步行回城。兒子走一段,,他背兒子一段,,就這樣模黑回家。為什么這么做?杰姆斯回答說:為了使兒子從小熟悉黑暗和吃一點苦,。
4,、教孩子使用工具。美國家長教孩子從小認(rèn)識和使用各種工具及電器,。父母經(jīng)常對孩子說:"你應(yīng)學(xué)會用這些工具,,有什么東西壞了,你就可以自己動手去修理,。"工具包括手鋸,、刨子、銼刀,、螺絲刀,、鉗子等。父母教給孩子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讓孩子掌握操作要領(lǐng),并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們,。五六歲的孩子,,父母就要教他們使用煤氣灶、電爐和洗衣機(jī),。家里東西無論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都鼓勵孩子大膽嘗試自己修理,。
5、教孩子適應(yīng)環(huán)境,。約翰-柏拉姆夫婦假日里常帶著8歲的兒子與5歲的女兒到山區(qū)旅游,。每遇山澗需渡過時就叫兒子觀察水勢,尋找最淺,、水流較緩的涉水點,,然后由父母決定是否可行。如果選擇不當(dāng),,就講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樣識別水深及流速。上山時,,他們從不乘坐纜車,,而由孩子選擇登山路線。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讓孩子判斷決定有無危險,是否攀登,,并問孩子該怎樣保證安全,。經(jīng)過多次跋山涉水的實踐,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險了,。
6、進(jìn)行自我保護(hù)訓(xùn)練,。時裝設(shè)計師密契爾有一個10歲的女兒和一個7歲得男孩,,他帶他們上街時,隨時隨地教給孩子交通規(guī)則并囑咐其他注意事項,,說明怎樣走危險,,怎樣才安全。許多家長還叮囑孩子記住必需的電話號碼,,如:父母的單位電話,、警察局電話、消防電話,、醫(yī)院電話等,。
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做,之所以不做,,是因為觀念的問題,。以前的家教注重家庭、親情,,是沿襲和互相依賴的文化,,而現(xiàn)在的社會更要求獨立和創(chuàng)造性,。美國人的家教理念非常適合我們揣摩和學(xué)習(xí)。
(實習(xí)編輯:孫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