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們在教育兒童時忽視他們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對他們批評指責,、甚至打罵,,不注意給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數(shù)落孩子的不是,,責罵懲罰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頭,沒有地位,,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動孩子的憎恨,,敵對和緊張情緒,,促使孩子養(yǎng)成報復(fù),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第一孩子越小,,心靈越不設(shè)防,越容易受傷害,。
父母需要給予小心呵護,。例如:多關(guān)心孩子內(nèi)心的冷暖;多給他一些微笑和關(guān)懷的眼神;多給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擁抱他,并說:“孩子,,媽媽愛你,。”
第二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說成敗體驗,。
要時刻讓孩子感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給予鼓勵,甚至允許孩子犯錯誤,。家長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笑逐顏開,,“好孩子、乖孩子”這樣叫著,,而在他成績退步的時候,,臉一下拉好長,讓孩子感覺你愛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績,。
第三多給孩子留面子,不要當著別人訓(xùn)斥、指責孩子;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嘮叨孩子曾經(jīng)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使他感到難堪,。
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而不是打罵出來的,。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天下午,,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學生放學后獨自到一片樹林里玩耍,。天黑了,這個膽小的孩子還沒有走出樹林,,他怕遭到野獸襲擊,,就爬到一棵大樹上躲了起來。父親見孩子很晚還沒回家,,就沿孩子放學回家的路去尋找,,在一片樹林里,借著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親隱約看見兒子正躲在一棵大樹的樹杈上,。父親沒有馬上喊兒子下來,而是假裝沒有看見,,吹著口哨在離兒子藏身的大樹不遠處溜達,。兒子聽到父親的口哨聲好像遇到了救星,馬上從大樹上溜下來,吃驚地問:“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這片樹林里呢?”“我是獨自散步,,沒想正碰上你在樹上玩耍呢。”據(jù)說這個孩子長大后進入軍官學校深造,,畢業(yè)后成了一名作戰(zhàn)勇敢的將領(lǐng),。
人們常說,樹怕傷根,,人怕傷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認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長和老師去保護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無意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打擊和摧殘,,就會失去向善發(fā)展的動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況下傷害或者詆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愚蠢行為,。
現(xiàn)實生活中,不注意保護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隱私的事已司空見慣。有的孩子一件事沒有做好,,就說你怎么這么笨;孩子平時有些膽小,,就說你真是個膽小鬼;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佳,就說你怎么這么沒用;孩子偶爾一次小小的失誤,,就指責你怎么這么不給人爭氣,。有些家長、老師看孩子不順眼,,總是指責,、埋怨,有的甚至打罵體罰,。這樣下去,,久而久之,一個本來不錯的孩子,,會在一片指責埋怨聲中,,失去應(yīng)有的上進心和自尊心,最終難以成才,。
簡單粗暴,,不講方式方法,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個合格的家長,、教師應(yīng)該用愛心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愛心,、耐心和恒心,堅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埋怨,,只有這樣才能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孩子成才發(fā)展的自覺性、積極性,,進而使他們不斷克服缺點,,逐漸完善自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zhì)的人才。
(責任編輯:趙媛媛 實習編輯: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