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身邊的媽媽抱怨,,說孩子做事情總是拖拉,。我回想了一下女兒溪溪,發(fā)覺她還真沒這個“毛病”,。再細想,,原來是我們不經意間的“家庭競賽”,讓溪溪做起事來養(yǎng)成了“雷厲風行”的好習慣,。
比如早上起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對溪溪說:“咱們比比看,,看誰先穿好衣服。做好準備哦,!”這一聲令下,,好勝心強的溪溪會以最快的速度將外褲外套、襪子鞋子一件不落地飛快穿好,。
把握勝負之“度”,,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一般來說,溪溪從來都是家里的“第一名”,,一方面是她早上起來只需刷牙洗臉,,無需像我還得打點家務;另一方面,,遇到溪溪偶爾懶床的時候,,為了激勵她趕快穿衣服,我會有意識地“落后于她”,,讓她品嘗勝利的滋味,逐漸養(yǎng)成做事不拖拉的好習慣,。但與此同時,,大人的“有意退讓”也容易讓自己“蒙冤”。為了不使溪溪有膨脹心理,,在此過程中,,偶爾我也會和她來點“真刀實槍”的比賽,為的就是讓孩子有危機意識,,能繼續(xù)保持不拖拉的做事習慣,。
能力→習慣→速度,培養(yǎng)獨立性
所謂“家庭競賽”,,就是為了喚起孩子的責任感,,孩子一旦有了責任感,就會主動做事。而責任感的前提是孩子的獨立性,,獨立性強的孩子,,做事情不喜歡別人幫忙,在獨立完成的過程中獲得贊賞,,建立自信,。也有很多做事拖拉的孩子,往往獨立性較差,,凡事需要父母幫忙,,而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又總是有求必應,所以更加劇了孩子的依賴性,。
此時,,若父母有一天不幫忙,孩子就會變得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做事當然就拖拖拉拉了。因此,,想讓孩子改掉做事拖拉的壞習慣,,父母首先要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切勿阻礙孩子獨立性的養(yǎng)成,。
(責任編輯:何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