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左右的孩子有以下這些行為,,比如喜歡從高處跳下、喜歡走高低彎窄的道路等,,這些行為就和孩子需要撫觸等生理需求一樣,,可以給他們一定的器官刺激。同樣,,這些活動還能夠幫助他們進行適當(dāng)?shù)钠胶庥?xùn)練,,所以孩子往往喜歡用這些特有的方式來表達(dá)內(nèi)心的渴求。
從孩子心理的角度來看,,晚上累了,,但還是不肯睡覺;在朋友家玩,,和小朋友爭搶玩具,、吵架,但還是不肯走……其實,,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孩子由于年齡特性所致,也常常在兩種需要中掙扎,,因為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有限,,所以往往不知道要做哪一種選擇。所以,,爸爸媽媽就需要在此時幫助他們做出一定的選擇,,寬容仁慈地對待他們,也給他們一定的活動范圍和空間,。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評孩子,,這時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很低,心理極容易受到挫折,。提醒各位爸爸媽媽,,你們對寶寶的隨意評價一定要慎之又慎,。
3歲寶寶出現(xiàn)逆反心理有原因
1、好奇心得不到滿足,。3歲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這常會惹惱大人,輕則行動被限制,,重則受到訓(xùn)斥,、體罰。這樣簡單地對待孩子,,當(dāng)然會期,、引起孩子的反感。
2,、大人不尊重孩子,。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也有自尊心,,爸爸媽媽應(yīng)該尊重他們,,根據(jù)他們的身心特點進行教育,那種諷刺,、挖苦,、辱罵、體罰,,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遇事嘮嘮叨叨,。有些爸爸媽媽認(rèn)為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會兒說注意這,,一會兒說注意那,,嘮叨沒完,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厭煩,,產(chǎn)生逆反心理。
4,、不顧孩子的意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有些爸爸媽媽不顧這些差異,,強行給孩子“定向”,。比如他們要孩子學(xué)這學(xué)那,,規(guī)定每天讀多少單詞、練幾小時琴等,,否則給予懲罰,。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5,、缺乏感情溝通,。爸媽缺乏與孩子經(jīng)常的感情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孩子也會以不尊重來對待爸媽,。
6、大人對孩子過分遷就,。孩子認(rèn)為犯了錯誤不會受到批評,,這種錯誤的信息讓孩子不明是非,一旦爸爸媽媽想管教的時候,,孩子就很不適應(yīng),出現(xiàn)逆反,。
7,、權(quán)威式的作風(fēng)。專制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服,、壓抑,,因而便以反抗來對待爸爸媽媽。
8,、缺乏滿足感,。由于種種原因,爸爸媽媽不能經(jīng)常和孩子在一起,,盡管物質(zhì)上極為豐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卻感到十分饑餓,時間長了,,在缺少父母關(guān)愛的情況下就會以逆反和沉默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孩子的第一個逆反期如何來應(yīng)對
寶寶到了3歲左右,心理發(fā)展出現(xiàn)獨立的萌芽,,自我意識開始發(fā)展,,好奇心強,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行動,一旦遭到爸爸媽媽的反對和制止,,就容易產(chǎn)生說反話,、頂嘴的現(xiàn)象,。這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guān)鍵期,爸媽教養(yǎng)態(tài)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
對待處在逆反期的寶寶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方式,這樣只能讓他的逆反心理更加強烈,。爸爸媽媽過分激烈的反應(yīng)會給他一個錯誤的感覺,,即當(dāng)他說不的時候,他能得到爸媽更多的關(guān)注,,因此,,他會更多地使用這種方式來吸引爸媽的注意。在這個時期,,爸爸媽媽要做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不能嬌慣、放縱孩子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明確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鬧也不能滿足,用冷處理的方法來終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1,、把尊重信任放在首位
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當(dāng)自己的助手和參謀,有意識地與孩子商量家里的事情,,做得好要給予表揚,,做得不好也不要批評,而是講道理,。對孩子自己的事情,,只要他們能夠做而且愿意做,就要放手讓他自己去鍛煉,,不要橫加干涉或包辦代替,,這樣才能使孩子從爸媽的信任中,提高責(zé)任感和自信心,,增長才干,。
2、不要盲目地進行批評
當(dāng)孩子無意識地做錯事時,,不要一味地進行指責(zé),,有時他們的想法是好的,但能力有限出了差錯,并沒有什么大礙,。比如孩子要幫你洗碗,,卻把碗給打碎了,爸媽首先不能進行指責(zé),,要把孩子的思想動機弄清楚,,然后再告訴他這樣的事情他現(xiàn)在還不能做,要等身體長大一些才能做得到,,這樣,,孩子就會接受你的觀點,暫時就不會爭著收碗筷了,。
3,、借助機會來進行教育
當(dāng)別的孩子犯錯誤時,爸爸媽媽可以旁敲其鼓地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思想教導(dǎo),,告訴他那個孩子那樣做是不對的,,如果下次你遇到同樣的問題時,要怎樣做才是對的,。這樣,,孩子會很容易地接受你的提議,大大減少了他們犯同樣錯誤的機會,。
4,、放手讓孩子進行鍛煉
3歲左右的孩子一般都喜歡自己來做事,爸爸媽媽可以借助一些機會來對孩子進行引導(dǎo),。比如家里來了小弟弟小妹妹,鼓勵孩子當(dāng)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樣,,他會嘗試擔(dān)當(dāng)這個角色,。
5、多了解孩子的興趣點
爸爸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細(xì)心地觀察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點,,當(dāng)他們逆反時,借助其感興趣的東西來轉(zhuǎn)移注意力,。不要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那樣起不到任何的教育效果。
(責(zé)任編輯:汪雨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