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侵犯行為,,如打人,、罵人、獨占等等,,一直是個令眾多父母頭疼的問題,。由于幼兒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并且缺乏基本的社會知識,,因此要糾正幼兒的侵犯行為,,僅僅告訴他們不應該做什么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懂得什么行為更恰當,,更可接受,。
1.創(chuàng)造一個不利于侵犯行為的環(huán)境
與成人相比,幼兒的行為更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實踐證明,,在一個有著多種多樣的玩耍機會和選擇條件,充裕的玩耍時間,、材料和室內,、室外的空間,以及適度的氣氛控制的環(huán)境中,,幼兒的侵犯行為將會大大減少,。同時,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活動,,對防止侵犯行為也有著很好的效果,。有教育意義的語言感受、木偶戲,、喜劇等,,可以幫助幼兒樹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從而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
2.提供能顯示合作作用的范例
為幼兒選擇合作的玩具、活動,、游戲和圖書,給他們提供合作的機會,,鼓勵他們參與,。使用諸如“我喜歡你們倆一起搭房子的辦法”或“我們大家都來掃除,干起來就容易多了”的話語,,來說明合作的重要性,。
3.幫助幼兒了解他們的情感
憤怒感常常會導致侵犯行為。我們應幫助幼兒懂得,,并且學會尋求更富有建設性的辦法來對待它們,。事實上,憤怒感是不可避免的,,不應該否認,;但對憤怒之下而產生的侵犯行為卻不能認可,因為這樣做并不能產生積極的結果,,只會導致更多的侵犯行為。不過,,在幫助當事兒童找到理想的解決侵犯行為的辦法時,,承認憤怒行為則是有效的。例如,,說“我能看出你對小蘭很惱火,,因為她不和你一起玩皮球,,可你不該擰她,。要告訴她,我真想能輪到我玩一會兒,!”
4.不要無視侵犯行為
偶然發(fā)生的侵犯行為并不總會引起沖突,。例如,小強可能推了小斌一下,,而小斌未作進一步的反應就迅速離開了,。在這種情況下,,不予理睬可能是最省事不過了,因為遭到攻擊的幼兒沒有發(fā)生任何抱怨,。然而,,無視侵犯遭遇卻傳達了侵犯行為將被默認的信息,結果只能使這種行為不斷加強,。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進行干預,,明確表示這種侵犯行為是不能接受的,。一個辦法是幫助受害者維護自己的權利。“告訴小強你被推的感覺如何”,,或“告訴小強不要推你”,,讓小強知道他的行為是不恰當?shù)摹M瑫r,,我們還應該為可能目睹了這種遭遇的其他兒童,,扮演一個重要的,對此非常關切的角色,。
5.傳授有用的語言表達技巧
控制侵犯行為的一個有效辦法,,是教給幼兒語言表達的技巧。熟練的語言表達可以使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而這常常能夠避免發(fā)生侵犯行為,。由于許多幼兒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他們無疑將從這種指導中獲益,。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說:“告訴賈森不要打你,因為這會造成傷害”,,或“賈森,,告訴李松你想要什么”來幫助他們,從而使幼兒掌握解決侵犯行為的變通辦法,。
6.用講道理的方法引導幼兒
教給幼兒內在的自我控制辦法是重要的。例如,,不要一味訓斥多搶占水果的幼兒,,而應該提醒他們,“你拿了那么多水果,,其他孩子就得不到他們應得的一份,,就會挨餓。你想想,,這樣做對嗎,?”比起懲罰來,,講道理更有助于幼兒明白事理,增強責任感,。
7.控制處罰的時間
對付犯了侵犯錯誤幼兒的一個辦法,,是讓他們停止活動,坐在椅子上2,、3分鐘,,或將他們與活動場所分開。但必須注意,,處罰的時間不要太長,。當幼兒準備好再玩時,應準許他們回來,,以免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對以后的行為造成不良影響。
總的來說,,上述方法對糾正幼兒的侵犯行為是有效的,。然而,由于幼兒的侵犯行為常常是因各種事件突然發(fā)生的,,因此很難制定出一種有條不紊,、一成不變的計劃來加以預防和控制。所以,,在采用上述方法解決幼兒的侵犯行為時,,我們還應針對不同的情況,去積極尋求更令人滿意的對策,。
(責任編輯:汪雨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