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敗卻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視為對手和敵人,而是被視為上司或者奴仆,。
現(xiàn)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個雄心,要親手安排好孩子的整個未來,。從入學,、升學到工作、出國,,從買房,、買車到結婚、生子,,皆未雨綢繆,,為之預籌資金,乃至親自上陣拼搏,,覺得這樣才是盡了責任,。
我想提醒你們的是:孩子的未來豈是你們決定得了的?他的未來,,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應對外在遭遇的心態(tài)和能力,。對于前一半,你們完全無能為力,;對于后一半,,你們倒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就是給他以正確的教育,,使他在心智上真正優(yōu)秀,,從而既能自己去爭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難,。倘若你們不在這方面下工夫,,結果培養(yǎng)出了一個心智上的弱者,則我可斷定,,有朝一日你們必定會發(fā)現(xiàn),,你們現(xiàn)在為他的苦心經(jīng)營全都是白費力氣。
■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從一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這個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那種逼迫孩子參加各種競爭的家長,,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個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順應天性愉快地成長。
我由此獲得了一個依據(jù),,去分析貌似違背這個規(guī)律的現(xiàn)象,。譬如說,我基本可以斷定,,一個自己無為卻逼迫孩子大有作為的人,,他的無為其實是無能和不得志;一個自己拼命奮斗卻讓孩子自由生長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無奈,。這兩種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實現(xiàn)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質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東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讓孩子得到的東西,。進一個名牌學校,,謀一個賺錢職業(yè),這種東西怎么有資格成為人生的目標,?所以也不能成為教育的目標,。我的期望比這高得多,就是愿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我肯定不是什么教子專家,,只不過是一個愛孩子的父親而已,。既然愛,就要做到兩點,,一是讓孩子現(xiàn)在快樂,,二是讓孩子未來幸福。在今天,,做到這兩點的關鍵,,是給孩子提供一個盡可能健康生長的小環(huán)境。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愛孩子的,,但是,,怎樣才是真愛孩子,,卻大可商榷。現(xiàn)在的普遍方式是,,物質上無微不至,,功課上步步緊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來,,這樣做不但不是愛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要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能夠快樂,、健康,、自由地生長
真愛孩子的人,一定會努力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以此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具體怎么做,我說一說我的經(jīng)驗供參考,。要點有三,。其一,舍得花時間和孩子游戲,、閑談,、共度歡樂時光,讓孩子經(jīng)常享受到活生生的親情,。其二,,盡力抵制應試教育體制的危害,保護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生長,。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獨立精神,不是給孩子準備好一個現(xiàn)成的未來,,而是使孩子將來既能自己去爭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難。
對于孩子的未來,,我從不做具體的規(guī)劃,,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讓他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心智優(yōu)秀的人,。給孩子規(guī)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將來具體的職業(yè)路徑,是一種僭越和誤導,。我只關心一件事,,就是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能夠快樂、健康,、自由地生長,。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他將來做什么,,到時候他自己會做出最好的決定,,比我們現(xiàn)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今日的家長們似乎都深謀遠慮,,在孩子很小時就為他將來有一個好職業(yè)而奮斗了,,為此拼命讓孩子進重點學校和上各種課外班。從孩子這方面來說,,便是從幼兒園開始就投入了可怕的競爭,,從小學到大學一路走過去,為了拿到那張文憑,,不知要經(jīng)受多少作業(yè)和考試的折磨,。可是在我看來,,這種教育方式恰好一開始就是輸局了,。身心不能自由健康地發(fā)展,只學得一些技能,,將來怎么會有大出息呢,?
一個人從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階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現(xiàn)在這個價值被歸結為只是為將來謀職做準備,。多么寶貴的童年和青春,,竟為了如此渺小的一個目標做了犧牲。
我要對聰明的大人說: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當孩子無憂無慮地玩耍時,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經(jīng)事去打擾他,。當孩子編織美麗的夢想時,,不要用你眼中的現(xiàn)實去糾正他。如果你執(zhí)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軌道,,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奪走他的童年。
■素質教育的收獲是無人能剝奪的,,必將在整個人生中長久地發(fā)生作用
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學校教育的作用有二,,一是給素質教育加分,,二是給應試教育減負。
在智力教育中,,最不重要的是知識的灌輸,。當然可以教孩子識字和讀書,不過,,在我看來,,這至多是手段,決不可當作教育的目標和標準,。追求孩子識多少字和背多少古詩,,甚至以此夸耀,那不但可笑,,而且可悲,。教授知識的方法是否正確,究竟有無價值,,完全要看結果是激發(fā)了還是壓抑了孩子的求知興趣,?;钴S的理性能力是源頭,,源頭通暢,就有活水長流,;源頭干涸,,再多的知識也只是死水。
對于孩子的智力教育,,我不是一個很用心思的家長,,沒有什么周密的計劃。不過,,我比較有心,,會留意孩子的智力閃光,及時給予贊揚和肯定,。事實上,,幼兒理性覺醒的能量是非常大的,一定會有好奇,、多問,、愛琢磨等表現(xiàn),所需要的只是加以鼓勵,,給他一個方向,,使他知道這些都是好品質,從而滿懷信心地繼續(xù)發(fā)揚,。相反,,倘若對于自然生長的智力品質視而不見,,卻另外給他規(guī)定一套人為的標準,他在智力發(fā)展的路上就難免左右失據(jù),、事倍功半了,。
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質是熏陶出來的。因此,,做父母意味著人生向你提出了一個要求:必須提高你自己的素質,。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被孩子視為上司或者奴仆
音樂、繪畫,、體育這些才能,,從一個方面來看,是特殊的天賦,,只有少數(shù)人適合于以之為專業(yè),;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又是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基本素質,,每一個人都可以以之為自己的愛好,。把所謂特長的考核納入應試教育體制,其結果一方面是使藝術教育,、體育的性質發(fā)生了扭曲,,把它們由人的天性自由發(fā)展的形式蛻變成了應試的工具,另一方面則在原已過于沉重的功課之外又給孩子們增添了新的負擔,。
幼兒都會表現(xiàn)出藝術上的某種興趣和能力,,比如繪畫、音樂,、舞蹈等,,但這并不意味著人人長大了都要成為藝術家,都能成為藝術家,。做藝術家必須有天賦,,而單憑幼兒期的興趣是不能斷定有天賦的。幼兒期藝術活動的真正價值在于,,它是心智發(fā)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能使幼兒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良好生長。這本身就是重大收獲,,不管孩子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這個收獲都會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
在我看來,長期強迫孩子學習一門藝術,,是完全違背藝術的本性的,。這樣做往往是出于強烈的功利目的,最后即使培養(yǎng)出了一個藝術上的能工巧匠,,付出的慘痛代價卻是不可治愈的心靈創(chuàng)傷和人性扭曲,。
做父母做得怎樣,最能表明一個人的人格,、素質和教養(yǎng),。被自己的孩子視為親密的朋友,這是為人父母者所能獲得的最大的成功,。不過,,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敗卻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視為對手和敵人,而是被視為上司或者奴仆,。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是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家長相當可憐,,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仆,、下屬,,始終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處的位置,。
(責任編輯:汪雨蓮)